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5-19 06:38

一節新能源電池的尋「綠」之旅--2

一節新能源電池的尋「綠」之旅--2
解鎖綠色生產力,科技創新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從來都不是「單選題」。
在西安高新區領充新能源的技術中心,技術人員正在忙碌工作。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認為,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可以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進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本流入,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
放眼全國,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融合題」越答越好。綠色技術服務新興產業活力足,建成了風電、光伏全產業鏈研發設計和製造體系,儲能和氫能產業加快發展,智能電網技術世界領先;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空間大,今年前三季度,鋼鐵行業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極致能效工程。傳統產業持續綠色低碳轉型,一幅充滿活力的圖景徐徐展開。
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數字和服務消費展區,外國觀眾正在參觀體驗中國新能源汽車。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中國積極運用綠色技術帶來的發展新活力,也獲得了國際上的關注。拉美社報導表示,目前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拉美市場正進入新發展階段,不僅是涉足訂單貿易,還開始打造產業鏈工廠。埃及《消息報》文章指出,中國品牌以及在中國製造的跨國品牌電動汽車,正在改寫非洲汽車市場的版圖。
約旦海珊·本·塔拉勒大學教授哈桑·達賈近期訪問了上海。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等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舉措推動科技創新以及新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中國人工智慧、低碳環保、新能源產業等蓬勃發展,彰顯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超8萬億元,年均增速10%以上,預計在2030年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
「綠色轉型」內有乾坤,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集中精力「練內功」,辦好自己的事情,我國經濟將持續展現新活力。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