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5-04 05:28

高盛:市場或已觸底?復甦仍存三大隱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3 10:16

高盛報告聚焦全球市場是否已度過最糟糕時期(圖:Shutterstock)


高盛在美東時間 4 月 29 日發布報告,聚焦全球市場是否已度過最糟糕時期。當前市場最緊迫的疑問為是否還會出現新的下跌。報告指出,貿易政策轉變是風險資產復甦的明顯途徑,自 4 月 9 日起已有相關動態,新關稅「衝擊」和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已過峰值,但經濟影響尚未顯現。

過去股市回調時,市場往往在經濟活動低谷附近觸底。若經濟和市場疲軟原因明確,市場看到壓力源峰值,就可能認為經濟活動即將觸底,股市會提前見底;若壓力源難以追蹤,股市則要等到經濟增長開始觸底才會見底。此次市場波動是由貿易政策和政策不確定性引發,目前尚不清楚是類似過去「衝擊」驅動的回調(關稅衝擊峰值出現就足以標誌市場見底),還是要等經濟數據先企穩。

儘管市場有見底的可能性,但在衰退情景下,市場仍存在顯著脆弱性,原因主要有三點:

1. 壓力源反轉程度不足:在以往衝擊驅動的回調中,壓力源通常有明顯反轉,而不僅是達到峰值。例如聯準會轉向寬鬆政策、油價大幅下跌等。目前關稅和不確定性的反轉幅度較小,可能需要更顯著的反轉才能與過去的峰值情況相媲美,且未來還可能有新的衝擊,已出現的溫和反轉也可能被逆轉。

2. 失業率對風險定價影響大:失業率在風險定價中起著關鍵作用。基於消費的資產定價模型表明,人們在面臨收入大幅損失時風險厭惡程度更高。失業率變化影響股票估值、預期股票回報和股票波動模型。而且,經濟已很久沒有經歷就業和投資組合同時受損的時期,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對市場的影響難以預估。

3. 當前跌幅與歷史衰退期跌幅對比異常:若出現衰退且 4 月 8 日的低點是市場底部,那麼目前 19% 的跌幅相較於過去衰退期的跌幅相對溫和,且在經濟損失尚未顯現時就已結束下跌,這與歷史情況不同。如 1990 年股市回調時,經濟已進入衰退 3 個月,股市觸底時就業增長已轉為負;2020 年市場雖在數據顯示出大量損失前見底,但跌幅比現在大得多(-34%)。

綜合考量,報告認為風險平衡仍傾向於預計股市從當前水平再次下跌,投資人應增加下行保護,尤其是在進一步放鬆政策使保護成本降低時。

市場持續復甦意味著要越來越相信衰退不會發生,且市場有能力忽視可能進一步走弱的數據,但目前市場對下行增長風險的定價緩衝不足,即使市場不再創新低,持續復甦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