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5-03 05:33

為什麼機器人要做成人形 全球爭相競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2 23:34

為什麼機器人要做成人形 全球爭相競逐?(圖:shutterstock)


根據 ReadMultiplex 平台的報告,人形機器人正引領全球機器人技術變革,逐步應用於高收入家庭和工業生產領域,預估到 2030 年,全球市場規可望達到 24 兆美元,解決勞動力短缺並改變社會生產生活方式。 

報告稱,人形機器人產業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因具備家務協助、兒童教育、老人照護等功能,將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計到 2030 年,全球市場規模可能達到 24 兆美元,其中家庭應用和工業應用將各占 50%。



然而,為什麼人形機器人是最佳選擇?其最獨特優勢在於:最適應現有環境。

世界上的基礎設施大多是為人類設計的,這使得人形機器人能夠「無縫適應現有環境,無需昂貴的基礎設施改造」。它們能夠在為人類設計的環境中執行任務,例如「操作按鈕、槓桿、觸摸屏,並通過雙足移動穿越樓梯、狹窄空間及非結構化環境,如家庭、倉庫和建築工地」。這降低了導入成本和複雜性。

此外,人類天生傾向於與類人形態互動,人形機器人透過表情手勢或臉部提示,在客服、家庭和醫療場景中更易被接受,緩解自動化帶來的陌生感。

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是普及關鍵

然而,人形機器人仍面臨挑戰:平衡、精細運動控制和能源效率的技術複雜性尚未完全突破,早期型號如 Optimus 和 Figure 01 價格昂貴,部分人對擬人化機器人產生「恐怖谷」不安感。隨著人工智慧、執行器和材料的進步,這些障礙正逐漸消解。

人形機器人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適應人類形態比重新設計世界更有效率,未來它們將在建築、醫療、物流等領域填補勞動力缺口,變得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普及。

關鍵的是,人形機器人的價格正在快速下降,從早期的 25 萬美元「大幅下降至如宇樹科技 G1 的 1.6 萬美元」,並預計到 2026 年將「跌破 1 萬美元」,這將使家用機器人更加「觸手可及」。

全球競爭白熱化,中美領跑

人形機器人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國家間經濟與戰略博弈的焦點」,被視為新的「斯普特尼克時刻」。(Sputnik crisis,常被用來隱喻某一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和由此引發的激烈競爭)
  • 中國: 擁有較強的產業基礎和市場優勢,「2022 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佔全球總量的 52%」。政府提供了大量支持,並在技術專利數量上快速增長。中國擁有眾多企業,如「小米、優必選、宇樹科技、傅利葉智能等 14 家主要企業」。
  • 美國: 依靠「AI 晶片、軟體和精密組件的優勢」,以特斯拉、Apptronik 等公司為核心保持競爭力。
  • 其他國家如歐洲、加拿大、挪威、以色列和印度也在積極參與競爭。
挑戰與爭議並存

儘管前景廣闊,人形機器人仍面臨挑戰,包括「平衡、精細運動控制和能源效率的技術複雜性」,以及「早期型號」的價格昂貴。

此外,部分人對擬人化機器人產生「恐怖谷」的不安感,以及可能出現的「新盧德運動的興起」和「「機器人稅」提案」,反映了社會對自動化的「複雜態度」和可能引起的社會分化。

綜觀而言,人形機器人正處於快速發展和普及的關鍵時期。儘管面臨技術挑戰和社會接受度問題,全球主要國家和企業正在大力投入研發和生產,預計在未來幾年內,人形機器人將在家庭和工業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這場技術革命帶來無限機會的同時,也需要我們審慎應對其可能帶來的社會和文化變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