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08-19 08:16
【觀點】台積電赴美卡關,主因和西方社會「知難行易」作風不合拍?東西差異怎麼打通?
數位時代
2024年8月16日 週五 下午5:11
請不要誤會,「選美」不是討論選拔世界小姐或台灣小姐,本文主題是「SelectUSA(選擇美國)」,是美國商務部對全球招商引資的平台,今年恰逢10周年,於6月下旬在華府近郊舉行其年度盛會。
選擇投資,主要是人才、資金、市場、環境、政策和法規等條件的綜合評估。筆者認為上述因素,每項都非常重要,也與每一個人或企業所從事的領域和想獲得的成果有關,不能概括而論。
以個人而言,台灣在1970、1980、1990年代的年輕人,多半會選擇到美國留學,選擇美國主要是其教育資源和生活環境領先台灣甚多。而過去20幾年,大部分大學生反而傾向留在台灣念研究所,主要是台灣研究環境和師資設備條件已提升。而畢業後的就業市場也是誘因,如高科技、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人才需求,選擇留在台灣念研究所,畢業後到產業發展,近水樓台機會更好。曾幾何時,「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這個上一代人的戲稱,是否變得不流行了?
西洋強調「知」,如蘋果凸顯加州設計
從個人的留學生涯、台商的海外發展(解嚴後赴中投資),甚至到國家戰略布局的決策(如南向政策),其背後最關鍵的考量因素是什麼呢?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筆者覺得起風了!選擇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做為台灣未來發展的出路,似乎隨著台灣產業競爭力提升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將漸漸成為顯學。面對這樣的轉折,絕不是收拾包袱買張機票,前往投資就可以了,筆者認為真正的本質觀念改變必須跟上。
如果我們從比較宏觀的角度思考,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多強調「知難行易」,台灣所代表的東方社會則偏重「知易行難」。
「知者」具創意、創新和創造力,具體表現是設計、品牌、行銷、專利、祕方(know-how)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豐富的美學。這些可以是天賦,也是在自由開放的生活環境下,自然形塑的價值觀。相對地,「行者」須努力、堅韌、具執行力和行動力,克服困難,擅於解決問題,使命必達,講求效率和控制成本等實踐因素。
知難行易與知易行難這2種價值體系的「權重差異」,若以科技新創為例,最大的不同可以反映到股權結構的分配;在美國擁有智財權的新創公司,其創辦人、專業經理人在創業初期可將其技術或專利作價拿到80%的「創始股+技術股」,而出資方僅有20%股權。反觀在台出資方多握有控股權。也就是說,知識的力量和價值,在東西方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