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 01:00 聯合報/ 本報記者
王昭月
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天下午趁雨勢減弱,到三民區本和里滯洪池視察,並慰勉里長。記者林保光/攝影
從
陳水扁、
馬英九到剛卸任的
蔡英文三任總統,投入
治水近廿年,中央與地方編列的治水經費超過一兆,尤其前瞻的三期水環境建設計畫,核定給高雄市的金額居全台之冠,但這次遇上強颱豪雨侵襲,港都變水都的窘況再度招來治水「破功」質疑,官員又推給極端天氣,前瞻治水績效老是靠老天爺驗收,長期以來拿不出科學證據證明治水效果,難怪遭批「錢是花到哪裡去?」
從前總統陳水扁開始,藍綠政府近廿年來治水所費不貲,但許多地方的
淹水噩夢仍揮之不去,民眾感受與政府宣稱的治水成效落差仍大。
高雄淹大水不是新聞,三年前的七一九豪雨造成鳳山嚴重淹水,當時連位於鳳山的高雄市府行政中心也被五十公分高的洪水圍困,當時市民就納悶,有十五座
滯洪池的高雄,竟然治不了積淹水。
對於這次高雄大淹水,高雄市長
陳其邁指這次降雨是莫拉克加上凡那比,講白了,意思就是天災,但問題是,從莫拉克、凡那比迄今,中央又在高雄砸了多少治水經費?而中央水利署到地方,都說滯洪池發揮功效,問題是,中央核給高雄的治水預算只有興建滯洪池嗎?絕對不僅於此,這次有發揮成效嗎?
治水是救命錢,應用所當用,然而多年來,治水計畫缺乏檢核機制,治水工程有沒有效果,都是先花錢做了再說,事前雖有諸多科學計算的數字,成效卻沒人說得準,再遇老天用大水驗收,官員往往推託給極端天氣、難以預估的
強降雨,讓一筆又一筆治水預算成了打水漂,到底淪為綁樁照顧自己人,還是被五鬼搬運挪為他用,已是一筆扯不清的帳。
借用前閣揆
蘇貞昌說的話,天公伯很公平,不管「大小漢」,做得好就不淹,做不好就淹;洪患宛如照妖鏡,前瞻治水計畫做得好壞,一場大雨即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