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4-06-16 08:52

古代茶葉之散茶、芽茶、葉茶--1

古代茶葉之散茶、芽茶、葉茶--1
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散茶、芽茶、葉茶的概念非常混亂,有的甚至釋義相反。如散茶,宋時也稱草茶,南宋《韻語陽秋》對唐時宜興貢茶考證說:「當時李郢茶山貢焙歌雲,『蒸之馥之香勝梅,研膏架動聲如雷』,……觀研膏之句,則知嘗為團茶無疑。自建茶人貢,陽羨不復研膏,只謂之草茶而已。」由這裡看,散茶是不加研膏的草茶。但是,在明·丘濬的《大學衍義補》(1487年)中,其按稱:「宋人造作有二類,曰片曰散,片茶蒸造成片者,散茶則既蒸而研,合以諸香以為餅,所謂大小龍團是也。」這就是說,宋朝的散茶,不是「草茶」,而正好是緊壓茶類的團茶、餅茶。
從文獻記載來看,中國茶類生產,在兩晉、南北朝和隋唐,以采造團茶和餅茶為主,但也有旅摘旋炒的炒青一類茶葉。所以,茶葉的名字,除團茶、餅茶或片茶一類的稱謂外,與這些緊壓茶相對的,還有「芽茶」、「散茶」一類的名字。毛文錫《茶譜》(935年前後)稱:「眉州洪雅、昌闔、丹稜,其茶如蒙項制茶餅法,其散者葉大而黃,味頗甘苦,亦片甲、蟬翼之次也。」片甲、蟬翼是「散茶之最上」者,以其芽葉的形狀而名。這也即是說,散茶是各種非緊壓茶的統稱,其下還可以有片甲、雀吉、麥顆等一類專名。至於芽茶,可以是散茶,但也可以如毛文錫《茶譜》所說的蒙山「壓膏露牙、不壓膏露牙」和宣城用茗牙裝面的小方餅——丫山陽坡橫紋茶等一類的緊任茶。唐朝散茶生產、消費的數量不大,有關散茶的記述也不多。至宋朝特別是南宋以後,隨散茶生產的發展,史籍中正式出現「片、散」兩種茶葉花色。片茶,福建稱為臘麵茶或臘茶,有的地方稱為研膏,屬團茶和餅茶一類。散茶,包括蒸青、本茶或炒青一類的茶葉,有的地方,把蒸青、炒青也稱為草茶。明朝所稱的芽茶和葉茶,實際就是宋元所說的草茶。所以,明清芽茶、葉茶的獨興,從發展的角度說,也可以稱是過去草茶或散茶的盛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