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霖分析師(亨達投顧)2023/08/26 21:30
台灣上市櫃公司僅7%承諾淨零,碳費開徵延後 農林、正隆、永豐餘等碳權概念股行情落空。(圖:shutterstock)
Tag
趨勢分析亨達投顧陳智霖淨零轉型ESG淨零排放環保碳排減碳金管會歐盟CBAM碳關稅
2023 年 1 月,台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明訂在 2050 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由於台灣是以電子製造業出口為導向的國家,製造業部門排碳量占全國五成以上,相關產業排碳大戶是否積極響應政策,是我國淨零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
然而根據金管會公開資料統計上市櫃公司填報的減碳承諾,目前僅有 7% 上市櫃公司承諾淨零,多數企業仍在觀望或是不知如何開始著手減碳,而政府部門似乎缺乏減碳的決心,尚未制定具有實效的政策工具。
〈承諾淨零 多數企業仍在觀望〉
台灣目前共有 1791 家上市櫃企業,在金管會平台上承諾淨零的有 128 家,僅佔不到 7%,雖比起去年的 3% 略有成長,但比例仍然偏低。有將近兩成的企業 (約 334 家) 雖未承諾淨零,但已提出階段性的減碳目標。
其中 293 家高碳排的產業,目前僅 24 家宣示淨零 (佔 8%),由此可見,按照目前企業已公開的減碳承諾,很難達到 2050 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
上市櫃公司中因碳排較高或含有高耗能製程,被環保署要求盤查溫室氣體的 83 家企業,碳排量就佔全國 43%,其中在金管會平台提出淨零承諾只有 22 家,有 41 家連短、中期階段性減量目標都未於平台揭露。
部分企業已在永續報告書中提出淨零承諾與階段性減碳目標,但卻未填報上金管會的平台,金管會對於填報的內容不明確,大多數企業以抽象陳述或符合既有法規為目標,顯然主管機關的要求,並未起到督促大企業邁向淨零的作用。
目前金管會要求填報承諾的規定並不具強制力,但隨著國際趨勢,氣候轉型計畫已逐漸由自願性轉變為各國法規管制,因此政府部門應制定有效的政策工具,引導企業邁向淨零。
〈淨零承諾只是起點跟口號 轉型計畫怎麼做才是關鍵〉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法案,將於 2026 年 1 月起全面實施,意味著氣候監管將首次正式納入全球貿易規則。歐盟現在討論中的「企業永續盡職管理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 CSDDD)」草案,其中明確要求企業應提出並落實氣候轉型計畫,草案一旦通過,不僅歐盟企業直接受到規範,歐盟市場內的非歐盟企業只要營業額超過指令門檻,也將受到規範。台灣有多數企業都在歐盟供應鏈上,勢必得跟上指令規範才能維持產業競爭力,政府應集結相關部會並強化跨部會合作,積極研討如何透過有強制力的手段要求企業制定具體的轉型計畫且有效落實之,如此台灣的 2050 淨零目標才有機會如期達成。
〈碳交所成立但碳費開徵延後 碳權概念股行情落空〉
台灣碳權交易所於 8/7 日在高雄軟體園區掛牌上路,不過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表示,首次徵收碳費將再延一年,以 2024 年碳盤查情形為收費基礎,2025 年企業才需繳納碳費。市場總有人早知道,碳權交易所成立前夕,代表性的幾檔概念股提前見高點,正隆 (
1904-TW) ,華紙 (
1905-TW) ,永豐餘 (
1907-TW) ,農林 (
2913-TW) ,目前股價低迷不振,因為實際要看到數字必須要等到後年去了,所以股市操作純粹炒題材的階段,投資人必須要學習懂得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