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39/13978.jpg)
-
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28 11:30
華固 一大二不 打造黃金屋
【經濟日報╱文/梁任瑋】 2010.02.28 03:00 am
今年房地產329檔期推案量2,000億元創近十年來次高,台北市推案建商中,就以華固建設最受矚目,華固南港豪宅案「天匯」,不但喊出每坪90萬至100萬元的南港新天價,就總銷金額100億元來說,華固也是上半年推案量最大的上市建商。
華固去年每股稅前盈餘高達11.24元,不但優於市場預期,也是該公司連續第三年賺一個股本。依往年稅率推估,華固每股稅後純益仍有10元以上水準,穩坐營建股獲利翹楚。
深耕特定區域 建立品牌知名度
華固去年全年營收93.51億元,營業淨利29.43億元,公司整體表現未受金融海嘯衝擊,建案仍維持與往年相同的高銷售率,加上第四季建案入帳金額急拉尾盤,單季營收高達12.92億元,以華固股本24.17億元計算,2009年每股稅後純益仍達10元,實現去年股東會宣示目標。
華固今年推案積極,董事長鍾榮昌表示,今年有50億至100億元購地預算,只要是台北縣市好地段、大面積的土地就會購入,包括新店、中永和與新莊等區,都會考慮插旗。
華固的獵地策略與一般建商無異,但過去七年順利搭上房地產景氣復甦列車,大量推案加上深耕特定的區域市場,例如南港與內湖,在業界建立高品牌知名度,不只地主願意自動上門談地,連售屋時,開價都可以比區域行情高出一成以上。在良性循環下,華固自然有源源不絕的銀彈可以持續買地。
此外,華固不養土地、不留餘屋的特點,也是公司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主因。鍾榮昌把建築業當製造業來經營,在他的觀念裡,土地就像貨物,房屋就是產品,只要進貨之後,就要盡快加工售出。
資金周轉靈活 累積籌碼與資源
華固買地前就抱持如果景氣反轉,也可以「先建後售」或「邊建邊售」的方式賣房子,不讓資金全部積壓在同一塊土地上,創造高資金周轉率。這也讓華固有比其他建商更多的籌碼與資源,持續擴充市場版圖。
在這波房市景氣前,名氣始終比不上國泰、太子等老牌建商,但華固建設卻很有眼光的鎖定南港、內湖一帶,尤其在南港房價尚未起漲前,大手筆購買南港重陽重劃區土地,從2003年開始推案,至今已推出十餘個預售案,而且一案賣得比一案貴,銷售單價屢創新高,四年不到,房價飆漲近一倍。
工地辦法說會 賣形象兼賣房子
華固建設在重陽重劃區第一個推案為2003年的「和楓大賞」,基地正對東陽公園,當初因遇到SARS期間,銷售狀況並不順利,但隨著國內房地產景氣復甦,後續建案都成為當地指標價,而真正打響建商品牌口碑,是位於環東大道、向陽路旁的「溫哥華花園」,因為建築造型摩登、交通便利等優點,吸引不少藝人搶購,包括黃嘉千、張本瑜等。
近年來房子愈蓋愈精緻的華固,目前建案不但集中在精華地段,而且規劃也朝向有大中庭、露天游泳池、SPA中心等設備,加上警衛管理森嚴,房價可較區域行情高出兩、三成。
不過,華固最被法人看好的還是2003年SARS期間,先卡位房價最低的南港重陽路一帶購地,當時推出首案「和楓大賞」,在SARS過後景氣快速復甦,每坪22萬元的價格一下子完銷。因土地成本低,獲利都穩定成長,後來華固更帶領南港房價朝向每坪50萬至60萬元大關邁進,不少附近的建商、中古屋賣方,都以在南港推出1,000戶住宅的華固價格,作為開價指標。
此外,因公司財務體質好、透明度高,華固已是每季法說會的「基本咖」,華固也擅長利用工地辦法說會,推銷自己兼賣房子,每年外資在台灣的重量級投資論壇,必定會參觀華固當時推出的建案樣品屋,不但成功在外資股東心目中建立良好形象,華固的房子也常吸引分析師跳下來買,成為華固忠實客戶。
【2010/02/2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