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頭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0-02-07 20:28

藥食的寒熱屬性

藥性的部分,有一本書叫做「藥性賦」,書中將藥性分成「溫、平、寒、熱」四種,溫性的藥如:黃耆、黨參、甘草等。平性的藥不燥,像「玉竹」,學名叫「委蕤」,可在市場買到,很便宜,可當食物又可當藥物。
寒性:黃連系列和瓜類
寒性的藥如:黃連、黃柏、黃芩、大黃、知母、龍膽草等,都有清熱、消炎作用;最常用的是「黃連」;有的人相信長荳荳、面皰或便秘時,只要吃黃連膠囊就會好。這種自行服食的辦法不一定對;雖說黃連是很好的天然抗生素、解熱劑、消炎藥,甚至健胃劑,但有的人吃了黃連以後,大便反而解不出來,就像有的人用「正露丸」治拉肚子很有效,只要一吃就可止瀉,因為正露丸的主要成分就是黃連;由此可知為什麼吃黃連會便秘了。黃連是大苦大寒的藥,寒到極點的話反而燥,所以很多人自行去買黃連膠囊吃不一定正確。
就食物而言,西瓜、冬瓜、綠豆、絲瓜等也屬於寒性。寒性的食物吃多了會產生抑制作用、影響機體的活動,比如痛風的人喝到冰啤酒馬上就會發作,非常靈驗;至於有的人說男性吃太多絲瓜會陽萎則沒有統計上的依據,到底吃到什麼程度才會如此仍不知道,相信很少人吃到如此。
熱性:乾薑、附子或龍眼、荔枝
熱性的藥物,像附子、乾薑、肉桂等;以食物來講,有龍眼、荔枝等,所以有的人龍眼吃多了會流鼻血,荔枝吃多了會醉,就是這個道理。
瞭解了藥物的屬性,就可按照體質的寒熱加以補充。例如寒性體質(較喜歡喝熱飲),那就用一些熱性藥物,如:乾薑、生薑、肉桂、附子、肉豆蔻、砂仁等來調理;如果是熱性體質(較喜歡喝冰冷的東西),常會口乾舌燥、嘴巴容易破,大便老是乾的、易便秘,就要以寒性或平性、有滋潤作用的藥物、食物來對應。
傳統醫學對藥物、食物的研究可說博大精深,最古老的當推「神農本草經」,裡頭收錄三百多種藥食,到陶宏景時已加了一倍,變成七百多種;再到明朝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時達到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每一種藥食都明列其藥性,給後人很大的方便,譬如喝茶要注意自己的胃是不是寒性(寒性胃的人大便不成形),如果是的話不適合喝未發酵過的茶,以免對胃造成傷害;如係熱性體質,則宜喝寒性的菊花茶,以清肝熱,化解眼睛易生眼屎的毛病。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