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運輸旺季遭遇塞港問題,全球大型貨櫃航商10月綜合費率附加費(GRI)再喊漲,推升遠東到北美線運價再創高;包括長榮
(2603)、陽明、中遠、韓新、赫伯羅德、達飛、ONE、以星等國際大型航商,均不約而同調漲10月GRI,第4季運價恐續創新高。
根據貨攬業者透露,全球貨櫃海運10月GRI幾乎全體調漲,但由於近期中國大陸才傳貨櫃運價「凍漲」消息,加上先前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打壓運價的說法,讓近幾周以來海運市況陷於低迷,市場也多預期10月海運市場恐受壓,而今大型航商調漲10月GRI的舉措,實令業界感到意外。
對此,業界解讀,美中兩強為暢通海上運輸鏈,對貨櫃海運運價的干預似有放緩或鬆手意味;這也顯示在疫情嚴峻之下,海上運輸鏈失衡問題恐比想像中嚴重。
從各大航商漲價現況來看,自遠東到北美的GRI,每40呎櫃(FEU)各調漲1000到3000美元不等,將自10月1日起加收,其中,調漲金額最大的是全球第五大航商赫伯羅德(Hapag-Lloyd),每FEU漲價達3000美元,排名第四大的達飛海運則漲2000美元。
另外,長榮、中遠、韓新、ONE、以星等大型航商,自遠東到北美的每40呎櫃,則各漲約1000美元,部分航商因特殊櫃規格則漲達2000美元。另,陽明自10月4日起,遠東到北美每FEU也將加收1000美元。
特別的是,部分航商連回程也加收GRI,包括長榮、韓新每40呎櫃都各收1000美元,另外,地中海、達飛等歐中大型航商,也在回程加收GRI。
貨攬業者指出,美國FMC(聯邦海事委員會)、大陸水運局都對海運的各式附加費漲跌有「實質管控影響力」,不過,依過去的經驗顯示,過度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其結果恐適得其反,因此各單位也會衡量現況,以輔導代替管制,使市場趨於良性發展。
觀察上周五(3日)公告的最新一期SCFI貨櫃運價綜合指數,攀升至4502.65點,再寫新高紀錄,周漲幅2.67%,其中遠東到美西航線運價每FEU(40呎櫃)首度站上6000美元大關,來到6266美元,漲幅5.3%。
遠東到歐洲每TEU(20呎櫃)運價也逆勢翻揚,周漲78美元,為7443美元,中止連三周下跌,運價也重返歷史新高,另外,亞洲航線也出現近月來最大漲幅,每TEU(20呎櫃)運價達883美元,漲幅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