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通膨壓力較小,貨幣政策依然穩字當頭,有利於債券市場。法人指出,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中高收債券具低存續期間、低波動度、低利率敏感度的優勢,目前中高收債券存續期間僅2.34年,凸顯中高收優勢。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林邦傑表示,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分化較明顯,外需和房地產仍然延續去年中期以來的韌性。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在正常減速的過程中逐漸回歸常態,未來經濟增速將穩中有降,經濟穩步恢復與結構性特徵仍是主軸,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政策基調將保持不變;失業率則從上月5.3%續降至5.1%,逐步接近疫前5.05%水平,支撐民眾對未來收入信心持續回穩。
整體經濟延續穩定恢復發展態勢,挹注債市樂觀情緒延續。
林邦傑指出,中國社科院在最新預測報告中,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呈現「前高後低」走勢,全年預計達到8%左右,通膨壓力整體較小。在資金面,MLF利率連續14個月不變,貨幣政策依然穩字當頭,有利於債券市場表現。
此外,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市場較偏好存續期間較短的債券,相較於全球主要高收益債券指數,中高收債券具低存續期間、低波動度、低利率敏感度的優勢,目前中高收債券存續期間僅2.34年,凸顯中高收更具優勢。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隨著中國疫情影響逐漸淡化、經濟快速反彈下,企業自去年下半年起獲利增長強勁,帶動槓桿有所改善。隨著獲利持續改善,融資成本相對穩定,預期財務指標可望進一步改善。
整體來看,在信用分化的狀況延續下,短期間或可壓抑市場情緒,不過資金配置需求仍在,因此對中高收表現仍有支撐,可關注區域及行業中績效或財務結構較佳的標的,低評級債券留意短天期標的,較高評級者則可視期間溢價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