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實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3-14 09:23
90%財富在65歲以後累積!透視股神的致富心法
根據彭博資訊,高齡90歲的波克夏董事長巴菲特(Warren Buffett),已成為第六位身價超過千億美元的億萬富豪,讓這位傳奇投資人再添一筆「戰績」。
不過,這位「股神」近90%的財富,都是在65歲以後才累積的。由他的經歷可見,投資得好固然重要,但「長期」投資得好,更為重要。
巴菲特從1965年開始寫致波克夏股東信開始,就在推薦一套投資方法,他稱之為「瑪土撒拉法」(The Methuselah Technique),也就是結合長期投資、而且要著眼報酬率穩健而可觀的標的。巴菲特首次從事投資是在逾78年前,當時他買進三股公用事業商Cities Service的股票。
巴菲特說:「這種模式似乎很有效,但我才大約只走了9%的路。」(聖經中的瑪土撒拉有969歲,因此90歲的巴菲特,年紀大概只有瑪土撒拉的9%。)
巴菲特很早就理解到,累積財富的重點不只是錢多了多少,還要看考慮到時間的重要性。他在10歲左右看完一本關於怎麼賺到1000美元的書之後,就憑直覺掌握到時間因素有多重要。假如投資1000美元,每年的平均報酬率是10%,那麼五年後,這1000美元就會變成1600多美元,十年後增加到近2600美元,25年後增至超過1萬800美元,50年後就複加到將近11萬7400美元。
●關鍵:複利思考
巴菲特在自傳《雪球:巴菲特傳》中回憶道,他是這麼告訴自己的:「錢就是這樣來的。」
《雪球:巴菲特傳》作者施洛德記下巴菲特孩提時代的體悟:「當數字隨著時間以固定速度增加,就會如爆炸般地成長,這就是小數目變成大財富的方式。他的腦海裡能浮現出這些數字不斷複加的畫面,就像在滾雪球、雪球愈滾愈大一樣。」
但這多數人來說都不容易。人們都會嚴重低估複利成長的力量,而且隨著投資時間愈長、追求更高的報酬率,這種偏差的代價就愈大。
假如道瓊工業指數目前約為28500點,年複合成長率略低於1.6%,那麼到2099年12月31日時,道瓊指數會漲到多少?答案是10萬點。這還沒計入股利成長,而且是假設投資人多元投資。
巴菲特已靠著專注於少數幾項投資,並長期持有幾年或幾十年,賺進龐大收益。但對學識不如巴菲特的投資人來說,這種投資不但可能不會帶來財富,反而還會造成頭痛問題。
《雪球:巴菲特傳》作者施洛德說,巴菲特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用不同的角度思考事情:他以複利思考結合現在和未來,如果現在的1美元在幾年後會變成價值10美元,那麼他會認為這兩者是一樣的。
在巴菲特快滿30歲時,複利已經變成他的反射思考模式。他形容自己用3.15萬美元買下在奧瑪哈的房子,是「巴菲特的蠢事」,因為在他眼裡,3.15萬在複利成長後,未來將變成100萬美元。
巴菲特年輕時,他的朋友和家人常聽到他在考慮要不要花一小筆錢時,會嘀咕道「我真的要花30萬美元剪頭髮嗎?」、「我真的要這樣花掉50萬美元嗎?」對他來說,在當時花了幾美元,形同在未來損失上萬美元,因為這些錢沒辦法拿來複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