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11-04 14:44
11/5號傳真稿筆記(張弘昌)
鎖定金融、設備等抗升息概念股
撰文/張弘昌
受到全球升息預期心理影響,台股在創下七八一一點的高點後,後繼出現乏力現象,十月二十九日更因歐美股市重挫,跳空下跌一七八點,留下今年以來少見的一一七點缺口,如果短期內無法回補,今年以來的急漲行情,恐怕會暫時畫下休止符。
台股初升段即將結束
「資金行情最怕的就是遇到資金收縮。」兆豐證券經濟研究本部協理黃國偉強調。在澳洲、挪威相繼升息,以及印度調高法定準備率後,黃國偉十月二十七日就發表了一份題為「波段高點已現,逢高減碼」的研究報告,指出儘管目前市場資金仍舊寬鬆,但M1B年增率已經進入歷史的警戒區,這意味著初升段有可能將結束。
事實上,以基本面來觀察,如果台股在近期出現中期回檔,似乎也符合一定的節奏。根據主計處的預估,由於基期較低的緣故,明年第一季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可望來到八.一%,接下來隨著基期逐漸墊高,會開始下降到正常水準,因此具領先指標的股市在這個時間點休息,也沒有太令人意外。
「金融市場最怕的就是不確定因素,在資金行情過渡到景氣行情時,難免會有陣痛,」一位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表示,「不過由於升息不是集體行為,而是依個別國家經濟復甦的情況進行調整,加上預期各國央行升息應採溫和手段,因此不必太擔心。」
就理論而言,利率走高對股票並不利,不過也有部分產業卻因升息而受益,其中以金融業最直接,因為銀行可擴大放款利差,而壽險業過去的利差損問題,也將因此而減輕,對競爭激烈的台灣金融業者而言,這確實是好消息。
此外,黃國偉指出,由於銀行、保險、證券是兩岸進行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早期收穫名單,在長線想像空間的保護下,金融股確實是站在有利的一方。
金融業為升息直接受益者
目前台股裡的壽險股,主要有國泰金、新光金、富邦金旗下的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和富邦人壽,以及中壽、台壽保等,過去金融海嘯期間,由於次貸風暴席捲全球,原本投資的CBO(債券擔保受益憑證)、CDO(債務抵押債券)等商品一夕之間價值歸零,讓不少保險公司吃盡苦頭,然而隨著投資信心回復,加上增資順利完成,淨值大幅回升,如今幾乎都已「浴火重生」。
以新光金為例,雖然前三季因為認列CDO損失高達三五.二億元,以及遞延所得稅資產十億元的一次性損失,使得累計仍有虧損一.六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負○.○二元;然而,其在第三季單季受惠股利收入和投資利益,已正式轉虧為盈,獲利達四.六億元,比第二季成長近三十倍,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截至九月底為止,新光金整體淨值為七一六億元,比去年底的五六一億元顯著成長,主要是歸功於股市的上漲,讓帳列備供出售的未實現股票損失大幅回沖;另外,今年七月發行的一三一億元GDR(全球存託憑證),以及十月所辦理的五十三億元現金增資(每股增資價格一○.六元),預計會順利完成,有助於強化資本適足率。
根據公司法說會的資料,子公司新光人壽今年前三季的投資報酬率為四.一二%,雖然仍低於保單成本的五.二%,但已經比上半年的三.六四%增加;由於前三季不動產的報酬率高達一三.八%(含出售利益),因此公司未來仍將積極加碼不動產,並以租金收益為主。而明年隨著全球景氣回升,投資報酬率可望再攀高,保單銷售也會比今年順利,因此不失為一檔標準的「抗升息概念股」。
至於銀行股方面,則以官股行庫如合庫、彰銀、華南金、第一金、兆豐金值得注意。主要原因是資金成本比民營銀行還低,利差擴大會受益最多,尤其今年以來,雖然MOU(金融監理備忘錄)議題炒作火熱,但這些行庫的股價漲幅相對落後,因此適合保守投資人趁台股回檔之際逢低介入...(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72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 , 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 ,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