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8-21 15:24
8/24 傳真稿筆記
德國的科斯托蘭尼在他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舉了一個老人與狗例子,談主人帶著狗散步,主人走一圈,小狗走四圈。從股市投資的角度來說,那個主人就是基本面,而跑了四圈的小狗則是代表股價。通常股價都會跑在基本面前面。
去年金融海嘯,台股從九三○九跌到三九五五才止跌,因為股價反應比基本面更激烈,因此,股價大跌之後,才會產生這一波全球股市激烈的反彈。時序即將進入九月,往年的秋天都是變盤的季節,全球股市漲到這裡,都開始面臨了調整的壓力,這個大調整最近從今年漲幅最大的深滬A、B股展開。
陸股快速拉回逾二成
今年創下三八○三.○六一的滬深三○○指數,最近一口氣跌到二九八三.二二二,跌幅高達二四.二%,深滬股市直直落,一口氣跌破季線支撐,且連半年線都面臨嚴重的威脅,市場把中國股市的下跌歸咎於中國人民銀行可能祭出的動態微調政策,當大家看到七月新增放款只剩下三五五九億人民幣,比起六月的一.五三兆人民幣遽縮七七%,市場信心隨之崩潰,基金大戶退場,加上新股IPO供應了相當多籌碼,使得累積大漲幅的中國股市瞬間反轉而下,一下子累積了超過二○%的跌幅。
漲幅最大的中國股市率先反彈,歐美股市漲了半年之後,投資人也開始居高思危,大家認真去比對到底景氣復甦了沒有?有些市場先知已經在警告過去一年來,各國政府救市,低利率及寬鬆貨幣政策,是否造成資產泡沫的後遺症?另一方面,有些嗅覺敏銳的投資者則減持漲幅已大的各國股市,將資金轉入債市,也使美元指數最近一度自七七.三四四逼近八○。美元走高,又造成原物料行情的回挫。
整體來看,全球股市都是一個漲多之後的回調走勢,不過回檔深淺,各國股市卻很不一致,例如,上證從三四七八.○一跌到二七六一.三九五,深圳綜合指數從一一五四.五○一跌到九一三.○九三,跌幅都逾二○%。不過隔鄰的香港恆生指數從二一一九六.七五回檔回到一九九二八.八六,目前二○四六五,離高檔很近,港股展現超強姿態。另外,亞洲的日、韓股市也表現超強。
這次中國股市急跌二○%造成全球股市的震撼,南韓綜合指數從一五九四.四六殺低回到一五三○.六五,最大回檔幅度不超過四%,二十日一五七六.三九,只差一點點即可再創新高價。日經指數今年最高漲到一○六三○,目前在一○四○七,距高價不超過二%的幅度,隨時可再創新高價。
而歐美股市也都只能算是小幅拉回,道瓊最高漲到九四三七.七一,下殺到九一三一.九四,目前在九二七九,S&P五○○最高在一○一七.八五,目前在九九六.四六,都距新高價不遠。歐洲三大指數也有同樣情況。也就是說,今年三、四月才起漲的歐美股市,日前並沒有出現明顯頭部形態,仍有繼續往上走高的希望。
那麼全球股市算來算去,只有跌幅逾二○%的中國股市出現顯著回檔狀態。上一波,全球股市都在上漲的時候,台股演練了一波從七○八四回跌到六一○○點的戲碼。台股上回守住了季線,回檔的時候,外資大喊台股會跌到五五○○點,谷月涵先生更是鐵口直斷台股會跌到五六五○點,但是台股在六一○○點就止住了。
水災增添台股變數
這回台股在七○八四與七一八五形成M頭的走勢,這次的回檔,台股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這些新變數包括八八水災造成馬總統聲望重創,及劉內閣可能改組。美國CNN對台灣大篇幅負面報導,這是上一波從七○八四下跌沒有的。這次台灣受創,外資也立刻鐵口直斷說台股會跌到六一○○點,事實上,預測指數會跌到那裡,一點也沒有用,因為外資很少精確預測指數,像里昂說台灣○九年GDP會出現一○.七%的負成長,他們很容易被一個突發因素影響判斷,然後就端出一份驚悚的報告,只是水災重創台灣,也讓台股增加更多新變數。
這回台股從七一八五跌到二十日盤中最低的六六四七.三二,台股下跌五三八點,跌幅達七.四八%,是中國以外,全世界最弱勢的股市。台股二十日跌破季線再拉回季線之上,已顯得弱勢。二十日全球股市皆大漲,台股成了少數下跌的市場,更顯得弱勢,值得注意的是,台股量能快速退潮。
台股在八月十四日拉升到七一三二,但成交量只有一二四五億,十九日量縮到七一○億,二十日只有八九一億,量能快速萎縮,也意味了資金快速退出市場,如果台股未來持續量縮,那麼七一八五很可能就是今年最高峰了。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必須注意幾個變數,一是CNN大幅報導台灣,意味美國的力量會比過去積極介入台灣事務,歐巴馬上台後,美國的亞洲戰略會更趨積極,台灣的戰略地位更重要,另一方面,也代表馬總統兩岸政策不能一直向中國傾斜。
二是台灣發生災難之後的中國態度,胡錦濤在接見原住民訪問團後,對台伸出援手,今後台灣在困難中,中國領導人願不願意給台灣更多實惠?這影響台股格局。
三是馬總統領導聲望遭到重創之後,能不能迅速在重組內閣上面挽回人心。其實在八八水災當中,貓纜的問題、內湖捷運,到新生高架等問題浮現,這要是在過去民進黨執政,不知會有多少人頭落地,可是這回卻無人聞問,馬總統如何重組一個有效率、能重振人心的新內閣團隊,這也是台股翻身的新希望。內閣改組、人事的更迭愈慢,馬總統要付的代價愈大。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