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洋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7-01-12 20:42

嘉泥台北港溢繳款項入袋 挹注EPS 0.53元

嘉泥台北港溢繳款項入袋 挹注EPS 0.53元
2017-01-12 20:10:15 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
老牌水泥廠嘉泥(1103)與台灣港務公司官司和解,對降低保證運量達成共識,台灣港務公司返還嘉泥先前溢繳逾4.1億元款項,嘉泥昨(12)證實該筆款項已入袋,將反映在去年財報,挹注每股稅後純益(EPS)0.53元,獲利進補。
嘉泥為配合政府「東砂北運」政策,在2010年經營台北港第一散貨中心,並與業主台灣港務公司簽訂每年650萬公噸的保證運量;不過,由於時空環境轉移,台灣西部砂石經多次風災沖刷出現需求過剩狀況,導致嘉泥東砂北運無力達成保證運量,每年需給付台灣港務公司7,000~8,000萬元差額,對近五年財務造成不小負擔。
嘉泥據此向法院提告,經訴訟程序後在去年達成和解,台灣港務公司同意將每年保證運量可由煤炭及散裝雜貨運量替代,並由原先650萬公噸降為190萬公噸,且台灣港務公司需返還嘉泥先前溢繳的差額款項,包含加計年息2%,總計逾4.1億元。
嘉泥副總經理王立心指出,該筆款項已順利入帳,將反映在去年財報中的業外收益項目。法人估算,以返還4.1億元的一次性收入計算,將挹注去年EPS達0.53元。
據了解,嘉泥積極整頓手上虧錢事業,去年底決議解散旗下位在江蘇鎮江的聯合水泥廠,計提列資產減損5.09億元,將反映在去年財報的業外損失,加上認列去年前三季虧損的2.91億元以及第4季虧損,預期衝擊去年EPS逾1元;不過,由於台灣港務公司返還的4.1億元入帳,將使去年預期的虧損大幅減少。
法人指出,嘉泥過去受聯合水泥營運拖累,2012至2015年間,總計虧損人民幣2.37億元(約新台幣10.85億元),加上繳交台北港保證運量差額,對集團營運造成很大負擔,但在上述二項棘手問題順利解決後,今年起集團全力衝刺海外飯店、渡假村等新事業,將擺脫過去包袱,有望重啟成長動能。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