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6-26 13:32

06/29號傳真稿筆記

原物料大漲 業者不敢調漲商品價格
復甦遲緩 通縮比通膨更嚴重

業者因應不景氣,擔心影響銷售而不敢調漲商品價格,僅希望維持市場正常的銷售水準,造成即便前幾個月原物料商品價格全面上漲,但整體物價沒有明顯上揚,這暗示全球經濟體內仍有通貨緊縮的壓力。
美元從三月初見到波段反彈高點下跌以來,造就國際原物料價格的漲勢,國際油價從每桶四四美元一度漲到七三美元,黃豆從每英斗八.二七元一度漲到一○.六二美元,並創下十一個月新高。大部分原物料商品和大宗物資的漲勢,推升CRB現貨指數同時期漲幅超過二五.八%;金融市場一度擔心通貨膨脹壓力恐將侵蝕景氣復甦的嫩芽。然從全球主要經濟體最新公布的通膨指標,卻沒有跟著原物料價的漲勢而上揚,可望延緩各國央行升息的時間。
從已開發國家)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和金磚四國今年以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表現觀察,除了俄羅斯和巴西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比較高外,美國、日本和中國今年以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均呈現負數,代表這些地區的經濟活動目前不但沒有通貨膨脹的壓力,反倒是呈現通貨緊縮的現象。
原物料商品大漲
如果進一步觀察今年以來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也發現,國際油價從二月份起漲,二到五月份的累積漲幅將近五一%,與食用油密切關連的黃豆同一時間漲幅也將近兩成,雖然這次黃豆價格的漲勢並沒有牽動小麥和玉米的漲勢,但因為黃豆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與食品價格有很大的連動關係,黃豆價格大漲,牽動所有食品與餐廳經營成本上揚,帶動食品相關物價的漲勢。
這次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是由國際油價所引起,同時帶動銅、鉛價格跟著上漲,就連三月份以前沒什麼漲到的鎳價,也在四、五月間出現補漲。
世銀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率
世界銀行近期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先前的負一.七%調降到負二.九%,並認為全球經濟衰退的問題比預期嚴重,不利開發中國家的投資機會。世界銀行指出,二○○八年流入開發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的跌幅達到四一%,預期今年還會更進一步下跌四八%,只剩下三六三○億美元。
在全球經濟可能持續萎縮下,市場對原物料的需求將不會很強,今年全球原物料最大的需求,應該是來自於各國政府從去年下半年陸續提出的景氣振興案,所帶動對原物料的需求,這種緩步復甦是不容易造成原物料的需求面在短期內大幅提升。
原物料上漲非需求面帶動
其實,過去幾個月全球原物料價格全面走高,並非市場的需求面突然上揚,而是受到美元貶值的效應,國際熱錢轉向原物料商品炒作所致;這種行情僅屬於短線行情,只要炒作原物料的資金供給面下降,原物料商品的行情很快就煙消雲散。
日前世界銀行宣布調降今年的全球經濟年成長率時,CRB現貨指數當天重挫二.六六%,國際油價跌幅也達三.七七%,就連與避險需求連動密切的黃金價格當日也下跌一.二二%;顯示先前流向原物料商品部位的資金,在看到不利原物料商品需求的消息後,將資金陸續撤離原物料商品市場。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二十日在個人的部落格中就指出,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全球復甦未必是V型反轉,造成近期美元反彈、商品價格回落。
最近幾個月國際原物料價格全面上漲,國際油價一度重回每桶七○美元以上高價,油價從底部到此漲幅超過五成,市場又擔心去年上半年因為油價大漲引發的通貨膨脹壓力會急遽上揚,讓好不容易全球景氣逐漸從谷底脫離最壞的情況又出現變數。
但近期各主要經濟體均發布五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赫然發現先前市場所擔心的通貨膨脹壓力並不存在,除了歐元區、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正數外,美國和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均仍為負數,日本雖尚未公布五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但二到四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都是負數。
從數據的解讀看來,各主要經濟體並沒有因為原物料價格的上漲與市場寬鬆的貨幣環境,而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現象。其實當前各國主要利率仍處於歷史低檔區,各國政府先前為了因應金融海嘯所實施的寬鬆貨幣,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要開始緊縮資金的意願,除非經濟情況已經好轉才會升息。以當前各國政府與央行拼經濟的精神,在沒有確定景氣已經全面復甦之前,只要通貨膨脹受到明顯控制,各國央行不至於貿然調高利率。由最近各國的物價成長幅度來看,至少年底前全球主要央行應該還不會調高利率。
各國工業生產仍負成長
然而,原物料價格的上漲,沒有帶動物價的漲勢,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其他物價持續下跌,拉下整體物價的漲勢,這也代表整體經濟活動並不熱絡,影響潛在可能的物價漲勢。從各主要經濟體今年以來的工業生產年增率發現,即使全球主要企業目前減少資本支出的現象已經緩和許多,但下游市場的需求依然疲弱,影響上游的市場需求。
今年前五個月,美國、歐元區、日本、巴西和俄羅斯的工業生產年增率都還呈現至少負一五%以上的嚴峻情勢,又以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增率下滑幅度最大。印度的工業生產年增率也沒有很強勁的成長力道,只有中國表現比較理想,維持著七~八%以上的水準。數據顯示,除了中國的經濟活動稍微熱絡外,其他各經濟體的經濟活動依然很冷,無法推升整體物價的上揚格局。
美國要擔心通縮
這個現象印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的看法,他認為認為,美國目前沒有通膨問題,反而要擔心通縮,因為儘管聯準會挹注市場龐大資金,銀行並未增加放款,因此市場並沒有過剩的資金。克魯曼表示,美國消費者物價較一年前低,薪資成長受限於失業率上升而停滯,通縮才是眼前最大危機。克魯曼所點出當前美國經濟的問題,普遍存在於其他各大經濟體內,由於經濟體系的內需不強,市場買氣不如預期理想,還有最近幾個月流行的H1N1流感疫情,都限制下游業者不敢大幅調漲商品價格。
終端商品不敢調漲
以液晶面板為例,根據市調機構iSuppli調查顯示,在年底旺季來臨前帶動電視需求上揚,還有大陸的面板採購團一波波來台灣大肆採購,表面看來面板的市況相當熱絡,但這麼熱絡的市況對面板價格漲幅效益卻有限,六月三七吋WXGA和HDTV面板價格僅上漲○.八%,漲價幅度低於五月份的○.九%,四○~四二吋WXGA和HDTV面板價格六月份可望調漲一.四%,漲價幅度僅和五月份持平。
如果市況真的相當熱絡,面板的漲幅至少要達到五~一○%以上,才比較像是旺季的價格漲勢。由此看來,面板業者也擔心,一旦大幅調漲面板價格可能會壓抑市場需求,所以壓抑出貨價格,對業者來說,並沒有很大的利潤,僅維持正常營運。況且即使近期面板市況還不錯,但全球液晶面板製造商今年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出現單月獲利,可能要到第三季才會開始賺錢。
其實,現在很多產業的情況都和面板產業類似,由於消費者財富因為金融海嘯衝擊而大縮水,使得今年以來的實質購買力明顯下降,廠商也不敢調高下游商品,否則就會被其他同質性產品取代。在面板、個人電腦和手機等消費性電子商品方面,除非必要也不輕言更新產品。因為未來景氣不明確,消費者寧願保留較高的現金部位,影響消費意願。這也造成下游商品價格沒有明顯漲價,現在製造商只求商品賣得好就好,不要增加庫存和賠錢比較重要。
綜合上述分析,由於景氣復甦情況還很不明確,各國的民間消費支出短期內難以大幅成長,廠商為了因應不景氣情勢,儘量以低價和高品質的商品維持市場買氣,就連上游零組件廠商也擔心下游需求不佳,而不敢調漲零組件價格。原物料上漲所造成的成本上揚,各廠商幾乎不敢調漲售價,避免下游的買氣停滯,因而造成各國的消費物價並未因原物料價格的上漲而調漲。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