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03/60312.jpg)
-
熾翼火龍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1-03 12:45
芬蘭力拚翻身 科技政策四變革
2016-01-03 02:48 經濟日報 黃美玲
Nokia(諾基亞)曾是芬蘭經濟發展的支柱,因錯估市場發展,導致手機部門遭微軟收購,上萬名員工被迫離開。走下坡的Nokia雖然短期影響芬蘭經濟、就業率,但上萬名湧入就業市場的高階技術人才,也帶動芬蘭產業的創新創業及外資的湧入。
芬蘭在科技及創新政策特色包括:
一、重視各部門研發投入:芬蘭由公部門主導的研發活動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出發,政府不斷增加對研發和教育的投資,2014年R&D經費支出約63.8億歐元,R&D占GDP比重達3.1%。
二、重視科技創新網絡的交流合作:芬蘭政府透過各種機制環構緊密的合作網絡,重視產官學研間的密切合作及資源整合,以加快創新企業的產生。
1994年起陸續推出專業技術中心計畫(OSKE)、科學技術和創新策略中心計畫(SHOK)、創新城市計畫(INKA )等,以連結科技創新網絡的交流合作。最新的INKA計畫協助地方聚焦區域優勢、鼓勵選擇新類型的重點領域,強化公私營部門合作,打破過去基於技術領域或行業別的傳統思維。
三、企業直接參與科技創新決策:芬蘭研究和創新理事會(RIC)負責制定並發布國家未來五年科學與技術政策發展計畫,RIC成員由貿易與產業部長、教育科學部長、財政部長等人,以及勞工工會主席、Nokia等大公司總裁和10位專家組成,從芬蘭的科技決策可看到企業參與的痕跡,讓產業需求有機會引領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方向,例如芬蘭推展5G智慧城市時,就可看到Nokia的足跡。
四、充沛的科技研發人才庫:芬蘭是全球教育環境最佳的國家,2015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評比中,健康與小學教育排名第一、高等教育與訓練則排名第二。Nokia衰退後,大量湧出的高端人才吸引了英特爾、華為、三星、Google等企業在芬蘭設立研發中心,芬蘭儼然成為矽谷以外的科技研發人才庫。
有人說Nokia之於芬蘭,就好像三星之於南韓。然而,面對Nokia 的衰退,芬蘭政府視為是市場經濟的自然淘汰,沒有對Nokia給予挽救措施,反而轉向扶植更多中小企業來替代他。芬蘭政府結合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的資源,對Nokia有創業意願的離職員工加強創新創業輔導,同時以創造100個小Nokia 為目標,下調企業所得稅,鼓勵中小企業發展。
另外,地方政府以高質量的科技人才為號召,吸引更多外資投入,政府輔以完善產業環境的相關配套機制,引導產業結構調整,趁機引導產業往多元領域均衡發展,如遊戲、潔淨科技、生物、健康照護、教育等,成芬蘭重點發展領域。
Nokia也決定「對離職員工做到職業道德上的最大照顧」,實施轉職銜接計畫,協助員工轉職到新工作或幫助創立新事業,讓許多內部優秀人才帶著資源和政府提供的創業資金、銀行貸款、創業資訊及創業課程等創業、開創新局,Nokia更以專利授權或直接投資方式支持員工創業,例如PulseOn就取用Nokia的運動脈搏測量技術、Tellyo獲得Nokia的直接投資,此計畫協助5,000名員工成立400家新創事業,為芬蘭提供上千職缺。
大企業的興衰,短期間影響芬蘭的經濟表現及整體競爭力,但目前芬蘭的Hlsinki、Oulu等集聚創新群聚,已形塑不同的區域發展特色,例如首都Helsinki是大眾運輸系統最先進的城市,被評為全球最創新的城市之一;Oulu領先全球在2015年展開真實環境的5G行動網路公測。
目前芬蘭雖然在經濟數字上還未完全看到亮眼復甦,但從部分城市的科技及產業創新活動中,可看到芬蘭未因Nokia的衰退而停下腳步,相反的日益的精進,值得學習。
(作者是工研院IEK政策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