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懂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權證   發佈於 2015-04-20 15:40

陸股、港股熱 ETF、權證成吸鈔機

台股今年以來漲幅僅3.75%,每天近千億元的成交量,但一千六百家上市櫃公司股票,每天成交量不到100張的高達好幾百檔,「資金到哪裡去了?」,原來最近陸股、港股熱,加上今年大戶條款、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減半,台股最活躍的中實戶,把資金轉到ETF、權證。
ETF與權證目前到底有多熱?以上周五為例,台股成交量前十大個股,四席由ETF包辦,富邦上証180反向ETF、元大寶來標智滬深300、國泰富時中國A50基金、富邦上証180槓桿,分別囊括第2、5、8、10名,較聯電、友達、中信金等權值股一點也不遜色,追蹤台積電的AN元大,14日成交量衝上台股第20名,成交張數逾2萬張。
元大寶來投信量化策略投資部資深協理林忠義表示,陸股與港股今年大幅轉強,帶動陸股與港股ETF交易量,ETF今年以來占台股交易量平均達6%以上,最高曾達當天成交量的11%。另外,權證占台股交易量今年也提高到3-4%。
元大寶來證券金融交易部專業副理林勝鵬指出,台股逐漸步入成熟股市,指數報酬率愈來愈低,加上今年證所稅大戶條款與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減半政策上路,過去習慣殺進殺出的投資人,最近改玩其他商品。
「今年陸股與港股大起大落,上証ETF今年以來上漲20.4%,相對之下,台股僅上漲3.75%,台積電今年以來漲幅僅2.48%,喜歡賺短線價差的投資人轉進其他商品」,林勝鵬說,陸股漲跌幅10%,港股沒有漲跌幅限制,相關ETF更吸引投資人搶進。」
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表示,今年第一季外資大舉匯入台灣,但資金全部集中到台積電等權值股,中實戶過去都會認養成長型股,等該公司成長趨緩就賣股票尋找新標得,如今變成假外資後,資金匯回台灣也不敢碰小型股。
黃顯華說,台股資金動能轉到權值股、ETF、權證,中小型股好幾百檔股票每天成交不到一百張,交易量變差投資人就更不敢賣,長久下去將造成惡性循環。
「台股在民國七十八年股市上萬點時,上市公司100家,如今上市櫃公司1600家,連同興櫃共2000家,掛牌家數成長20倍,但交易量卻跟當年的千億水準相當,「台灣最可貴的是交易量,成交量高才有高本益比,你怎麼吸引上市?」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