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ak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1-28 21:50
趨勢大師論壇-歐洲QE彈藥已上膛
不久前你問我歐洲,或許我會跟你談希臘選舉、烏俄地緣政治風險,或是瑞士央行突然取消緊盯歐元政策。但這兩周市場關注的,是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作出購買政府債券的承諾,以此作為價值達1.1兆歐元資產購買計畫的一部分。
歐洲央行將每月購買600億歐元證券直到2016年9月,並下調對銀行長期貸款的利率。儘管歐洲還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牽制,德拉吉看來已經彈藥上膛,隨時可以出招。
投資市場上,情緒性的決策,影響往往比理性決策來得大。歐洲央行的QE,或是先前瑞士央行突如其來的決策,其實都是基於理性思考下的結果。
只是,理性結果引來市場的情緒波動。瑞士央行的決定引發了市場恐慌情緒,瑞士法郎一夕之間升值幅度達45%,這種市場反應跟經濟基本面毫無關係。
回顧美國QE3時,巴西央行當時批評美國此舉將引發全球的貨幣戰爭,這次情況相仿。當央行輕易改變遊戲規則時,未來就看其他央行是否會為了自身國家利益而跟進。如果歐元貶勢更兇,會否造成亞洲國家選擇干預匯率,引發全球貨幣戰爭,以保護各國的利益和出口優勢,投資人一定會問:「還可以相信央行嗎?」
我想強調的是,央行間的確沒有明文協議,因此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市場的情緒性反應。我們要注意這些變化,但未必要等到壞消息都消弭了才可進場,重點仍在於找到好的標的,股市上漲與否主要還是看企業在經濟環境下的表現。
所以我會告訴投資人:即便歐洲經濟幾乎不會成長,但歐洲企業獲利強勁、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到世界各地,其中就包含了經濟成長動能相對較強的新興市場。
舉例來說,ZARA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於西班牙,雖然西班牙的市場因為經濟很差,不會成長,但其實ZARA的銷售額快速成長大部分來自於中國與美國線上購物,未來這些網路消費者不僅限於中國與美國,而是來自世界各地。
有些投資人因為不看好歐洲經濟而忽略了這樣的企業投資機會。但從股市和企業的角度,我們應該要找到真正的「成長」來投資。
比如,比利時郵局受到網購趨勢的帶動,郵政業務持續成長,去年股價上漲了120%,但股利率仍有6.5%。獲利持續成長帶來源源不絕的現金流,因為企業本身已經發展成熟,不需要擴大資本支出,所以就發放股息。
「成長」帶來了獲利和良好的股利率,且這類成長型的歐洲高息股票風險相對較低,即便市場波動造成投資人對歐股的疑慮,但對於回報導向(return oriented)的投資人,業務具成長性、股利率也不錯,應深具吸引力。
回到德拉吉的QE,市場不斷爭論實施時點、規模如何,但我認為情緒性反應過後要回到基本面來看,歐洲企業獲利還是很好,我也許會在出現買點的時候逢低買進。只是透過瑞士法郎的事件,我們也可以知道未來黑天鵝將不斷出現,連非核心央行(small player)的一個動作,都可能會牽動市場神經,這是今年投資人該留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