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秀 發達公司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12-28 16:56

紐約時報:油價暴跌震動國際政治 美國獲益顯著

本帖最後由 邵秀秀 於 14-12-28 17:00 編輯
紐約時報:油價暴跌震動國際政治 美國獲益顯著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北美新浪)2014-12-2609:25

油價暴跌震動了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引發了命運的逆轉——美國的利益得到了增進,若干石油出口大國——尤其是敵視西方的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則被推向了金融危機的邊緣。
油價暴跌震動了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引發了命運的逆轉——美國的利益得到了增進,若干石油出口大國——尤其是敵視西方的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則被推向了金融危機的邊緣。
自6月以來,油價几乎跌去了50%,這對俄羅斯經濟和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總統生了最為顯著的影響。普京的老友、前財政部長阿里克塞·庫德林(Aleksei L. Kudrin)於本周警告稱,俄羅斯有可能迎來一場全面的經濟危機;他呼籲改善與歐洲以及美國的關係。
但連鎖反應所波及的範圍遠遠不止於此。油價大跌可能會影響伊朗,該國正在考慮,是否要就其核計劃與西方達成妥協;迫使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國家重新評估自己在控制全球石油供給方面的作用;並促進以美中為首的最大幾個石油消費國的經濟繁榮。
它甚至可能已經在促使古巴決定與美國達成和解方面發揮了作用。
油價從6月的每桶115美元急劇下跌到了每桶不到60美元,並於本周穩定在了這一低水平上。即便有所反彈,這種下跌還是太迅猛了,以至於影響到了多個國家政府部門的計劃和設想。普京顯然原本希望,俄羅斯可以挺過因為入侵烏克蘭而招致的西方制裁,而委內瑞拉原本希望,可以延續前總統烏戈·查韋斯(Hugo Chvez)那種大手大腳的政府開支政策,但這些希望都變得渺茫了。
長期擔任美國國防部顧問,且以地緣政治和經濟戰略為題出過若干本專著的愛德華·N·盧特沃克(Edward N.Luttwak)表示,油價的大跌“正把美國的主要對手撞翻在地,我們甚至都不用費事出手”。他說,據估計,此番大跌將讓伊朗每月損失10億美元,即便美國國會真的通過對伊朗實施更嚴厲制裁的決議——白宮一直遊說國會不要追加制裁——其效果也不過如此。
伊朗遭受了非常沉重的打擊,以至於伊朗政府為了彌補其越來越大的預算缺口,決定讓年輕人可以選擇用交錢的方式,來代替兩年的強制性兵役。“我們正處在一個重大危機的前夕,”伊朗經濟學家侯賽因·拉法(Hossein Raghfar)本周日告訴《Etemaad》報。“政府非常缺錢。”
據估算,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它利用這種資源把自己塑造成了反“美帝國主義”的一個堡壘,在油價下跌之前,委內瑞拉95%的出口收入都來自石油。現在它既難以維持國內的社會項目,又難以支撐以慷慨資助石油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包括以折扣價格向古巴和其他地方輸送石油。
債券市場擔心委內瑞拉可能出現債務違約,去年在查韋斯去世后當選總統的尼古拉斯·馬杜羅(Nicols Maduro)表示,該國將繼續償還債務。但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超過60%,很多基本商品也存在短缺,不少專家認為,該國經濟處在衰退之中。
迄今為止,受創最重的國家可能是俄羅斯,該國能源收入占政府預算的一半以上。人們力挺普京,因為他似乎解決了前任鮑裏斯·N·葉利欽(Boris N. Yeltsin)統治時期經濟動盪的問題。然而,上周,當年的一幕在俄羅斯再度上演。隨盧布匯率暴跌,恐慌的俄羅斯人蜂擁到商店搶購商品。
“我們之前已經看過這部電影,”布魯金斯學會( Brookings Institution)會長斯特羅布·塔爾博特(Strobe Talbott)。1991年蘇聯崩潰之后,他曾是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在俄羅斯問題上的高級顧問。
俄羅斯的經濟動盪已波及全球,奧地利滑雪勝地的預訂量和倫敦房地產的消費支出出現了減少;在俄羅斯的鄰國和親密盟友白俄羅斯,恐慌也在到處蔓延;就連俄羅斯的大陸冰球聯盟(Kontinental Hockey League)也面臨威脅,因為它向球員支付盧布。
“對美國來,這是一件大好事,因為四個積極站在我們對立面的國家中有三個遭受了沉重打擊,它們的迴旋余地已經大幅萎縮,”勒特韋克說。他指的是俄羅斯、伊朗和委內瑞拉。
美國的主要對手裏,唯一沒有在油價下跌中受損的是朝鮮,該國所有石油都是進口的。
奧巴馬總統的第一個任期內的國務院國際能源協調員戴維·L·戈爾德溫(David L. Goldwyn)警告,委內瑞拉經濟如果發生內爆,可能會傷及加勒比和拉丁美洲,美國可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
但“總的來說,石油價格走低對美國來是好事,”他說,因為這讓美國消費者省了錢,“打擊了俄羅斯,並給伊朗增加了壓力。”
約旦前外長、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Peace)副主席馬爾萬馬阿謝爾(Marwan Muasher)預測,這種情況會在敘利亞生另一場多米諾骨牌效應,俄羅斯和伊朗將很難繼續在經濟、軍事和外交上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提供支持。
其他人推測,波斯灣油國雖然還很富裕,但可能會削減為激進的敘利亞伊斯蘭派反叛組織提供的資金支持。
馬阿謝爾說,油價下跌也將推動中東油國挑戰“食利者機制”,進行政治和經濟變革。在“食利者機制”中,政府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外國人為資源支付的租金。“無論是哪種情況,很顯然,新的油價水平都不會僅對經濟領域生影響,”他在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遭受重創的反美油國把問題歸咎於境外反對勢力,暗指華盛頓與沙地阿拉伯串通勾結,故意壓低油價。
這樣的觀點在俄羅斯很有市場,一直以來,和普京關係密切的前克格勃成員都相信,蘇聯的崩潰是華盛頓一手策劃的,他們讓沙地阿拉伯增加石油出口,壓低價格,從而令莫斯科財政收入枯竭。
從很多方面來看,近期的油價下跌的確是美國所為,很大程度上是憑藉頁岩油等替代性資源發展帶來的產量激增,大幅增加了供應。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United State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數據,頁岩油輸出的增加,抵消了傳統石油量的下降,讓美國原油平均日量從2008年的500萬桶增加到現在的約900萬桶。這400萬桶的增幅,比OPEC中日量僅次於沙特排在第二、第三的伊拉克和伊朗都要高,這給全球油價施加了強大的下行壓力。
俄羅斯這樣的權力主義產油國無疑深受其害,但中國卻從油價下跌中平白賺了一大筆。用於維持該國經濟運轉的石油有將近六成依靠進口。
中國在2013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因此油價暴跌對它是有利的。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上月預測,油價每下跌10%,中國經濟就能增長0.15%。
中國的強勢增長會提振石油需求,從而緩解OPEC當前的痛苦,全球石油大概三分之一來自該組織,但它已經失去通過控制量產來操縱價格的能力,這主要歸咎於美國的產量增長。
本周接受《中東經濟調查》(Middle East Economic Survey)的採訪時,沙特能源部長阿里·納伊米(Ali al-Naimi)暗示OPEC在進行一次根本性的反思,稱該組織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保護市場份額上,而不是通過削減產量來提升價格。“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石油市場的恐怖時代,”他說。(紐約時報中文網)
Stanley Reed自倫敦,Jane Perlez自北京,David D. Kirkpatrick自開羅, William Neuman自委內瑞拉加拉加斯,Thomas Erdbrink自德黑蘭,Simon Romero自裏約熱內盧對本文有報導貢獻。
翻譯:經雷、土土、李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