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懸姬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9-28 16:35
新住民 將成跨文化人才
【經濟日報╱施柏榮】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全球各地的族群及文化接觸機會提高,在此同時,也促成許多跨國婚姻的出現。依據移民署統計資料顯示,外籍配偶在台灣的人數逐年增加,2013年已達48,5萬人,其中約有90%的配偶來自中國大陸(包含港澳)及東南亞地區(越南、柬埔寨、泰國、菲律賓、緬甸與印尼等國)。
隨著跨國婚姻數量不斷攀升,台灣社會逐漸孕育出一群擁有跨國文化背景的「新台灣之子」。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至2013年,新台灣之子就讀國中、小的人數達20,9萬人,其中佔國小學生比例為12.14%,佔國中比例為6.29%,而2004年僅分別佔2.17%、0.58%,預估至2020年,累計人數可能超過40萬人,由於穩定成長,未來將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興群體」。
新興族群及跨國移民有助於跨國文化傳播與貿易往來。然而,除文化層面外,在國際化與多元化的社會中,倘若一個國家擁有眾多多元文化的人才,對於該國整體的人力素質及產業發展,亦能帶來極為正面的影響。
例如新加坡認知若有愈多跨國、跨文化的人才,能夠提升國家競爭力,因而致力藉由舉辦條件優渥越洋徵才、推動海外大學生的工作旅遊計畫,以及提供獎學金吸引中國大陸與印度國小資優生等,期望吸引他國人才,以保持本國優異的人力素質。加拿大與澳洲亦有類似的人才培育計畫,期望吸引來自全球的人才,填補本國的勞動力缺口。
在歐洲的部分已開發國家,如德國面臨嚴重的勞工短缺問題,因此計畫每年引進10萬名外籍人力,解決勞動市場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屆時可以預期勞動力成長的主因並非來自本國人口增加,而是國際移入的人口。
美國的人口統計資料更顯示,某些城市過去少數族裔的人口,已成為該城市的多數人口。從這些案例可以發現,跨文化群體對於該國發展日益重要,不僅是在政治與文化層面,對於整體經濟、勞動與產業發展也顯得關鍵。對於正面對高齡化及少子化帶來的人口結構改變、勞動力預期將短缺的台灣來說,同樣很重要,須投以更多的關注。
討論國際人才之時,最重要是海外人才的派駐,這些人才除必須擁有開放、多元的特質,也須具備處理不同文化議題、探查海外市場的能力。環顧全球區域經濟發展的動能,預料未來大陸及東南亞新興市場將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的發展引擎,這些區域也多為台灣外籍配偶的原國籍,這也意味台灣未來擁有相當多跨文化人才庫,成為推動台灣海外發展的「新動能」。
區域競爭壓力遽增,台灣海外發展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未來維繫台灣與全球的種子之一,將是兼具多國文化的異國婚姻後代。
然而,如今最重要的課題是:這些外籍配偶與台臺灣之子常因語言、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差異,導致環境適應問題,以及就業、教育等常處於弱勢,因此當前須協助建構輔導資源與平等的社會環境,協助新住民及新台灣之子融入社會,保護這股台灣未來產業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