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最大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8-16 11:14

基亞條款殃及池魚 新藥個股重挫逾5%

金管會祭「基亞條款」,除讓基亞再跌第15根停板,更拖累生技股倒地,昨包括醣聯(4168)、健亞(4130)、智擎(4162)等跌停,安成藥(4180)、F*太景(4157)、東洋(4105)也重挫逾5%,新藥個股儼然成為重災區。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雖於14日親上火線闢謠無效,除基亞跌停外,效應更延燒至其他新藥個股,市場對生醫類股避之唯恐不及,生技股也成為盤面上最弱勢的族群。
對此,中信創投協理吳國怡表示,新藥須通過人體臨床一期、臨床二期、臨床三期與申請藥證程序,時間相當漫長;就算拿到藥證,也是得要看這是否是全球市場唯一的新藥,在研發過程中,變數實在很多。
不適合投機散戶介入
吳國怡也建議,投資人除了固定看財務狀況與公司重大訊息,多方收集、比對資料外,也要長期觀察該公司體質是否完善或健全,且有面對失敗的心理準備。
法人分析,昨日雖有不少新藥個股遭錯殺,但要提醒的是,新藥研發風險本來就偏高,除了第1、2期的動物臨床實驗外,第三期的人體實驗更是成敗關鍵,結果不要說投資人,往往連公司自己也不見得有把握。
此外,新藥研發耗時往往逾10年,因此多數個股幾乎年年虧損,股價與利多消息連動高,較缺基本面支撐,不適合散戶以投機心態介入,比較適合創投法人、政府基金等機構長期持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