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y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3-18 19:06

3/19號傳真稿筆記

台股過去走勢和國際股脫鉤,主要是內資暫時取代外資的位置。在過去2周內,台股從最低點4328起漲到3月13日突破4900點,將近600點的漲幅中,外資連續賣超2周,分別是128億元和72億元,直到美股道瓊反彈800點後才轉賣為買。
外資布局是考慮到全球或是亞洲經濟的變動關聯性,理論上台股的確是不能脫鉤太久,但這次的資金行情是以中國市場做後盾,非完全依賴歐美市場,加上中國不斷釋放利多,電子股價上漲造成法人績效上的壓力,不管是軋空或是軋空手也好,台股至少具備反彈的環境。
電子股漲幅已大資金將形成輪動模式
台股目前已接近2008年11月5日的最高點5095,未來台股上漲的環境是否能夠延續呢?可從2方面來觀察:
美股道瓊6470是短期底部,但在7440是跌破支撐的壓力轉換線,研判在7440是本波的反彈滿足點,距離已接近是否會壓回,以及壓回的幅度,都會牽涉到整體的持股的信心。理論上這次中國「下鄉政策」最大的受惠者應該是中國股市,這次中國股市領先國際股市,上漲了近30%後,目前也進入整理階段,考慮這2個股市的變化後,台股短期的壓力就會愈來愈大。
對照於目前的台股,原本大盤在接近4800時連2天收小黑K棒(3月11日及3月12日),想賣的人開始蠢蠢欲動,美股突然好轉,賣單抽回後變成觀望和惜售,在這種情況下,4800並未經大幅度洗盤,賣壓只是往後遞延到5095。
因此,在電子股漲幅已大的情況下,需要注意資金轉移到金融和傳產的身上,而形成輪動的模式。
所以愈接近5095點時,漲多的個股就愈應該要適度減碼,取而代之的要逢低布局傳產股,主要原因在於失業率的高低才是政府執政的重要指標之一,而政策動向就是股市動向。
歐美各國以及台灣失業率不斷攀升,過去政府都是先救金融,現在金融體系慢慢穩定了,後續的焦點將是有效提高就業率為政策重點,包括中國總理溫家寶提出「下鄉政策」後,接下來明白表示以擴大基礎建設為施政重點。
台灣今年有6000億元的公共投資,美國參議院也通過4080億美元的公共支出法案,因此下一個股市黑馬就有可能落在傳產股。本周為投資人精選長榮、國產兩檔個股。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