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囧手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6-30 16:00

台農業登陸投資 有望大鬆綁

台農業登陸投資 有望大鬆綁
2012-06-30 01:45 旺報 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赴大陸投資農產品可望出現重大鬆綁。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天指出,農業赴大陸投資,未來考慮採取整套農業技術輸出,形成「可輸出的服務業」,以避免化整為零,造成農業科技及特有品種流失。
陳保基認為,大陸擁有13億人口廣大市場,農產品赴大陸投資應改變過去保守態度,採取更開放的態度;他表示,農業赴大陸投資,有二個據點不能缺席,一是廣西南寧的東盟永久會址,二是陝西的西安,台灣可以在這兩地設立農業生產行銷基地,搶進東盟及中亞市場。
目前政府對赴大陸投資農產品,在擔心農業技術及品種外流下,除極少數項目允許赴大陸投資外,像養豬、養牛、養雞、養魚、從事生鮮與冷凍等均禁止。
其中種苗、種禽畜及種子等37項農產品赴陸投資,更被視為敏感科技,全在禁止登陸負面表列清單,相較製造業除輕油裂解廠、機場等重大公共建設禁止赴陸投資外,其餘幾乎已全面開放。
活化農地 轉型關鍵
陳保基是在昨天應國策研究院之邀發表午宴演說時提到這項說法;他也暗示,向來對兩岸農業交流採取消極、保守,甚至接近閉關自守的政策,可望在後ECFA談判出現重大轉變。
陳保基指出,政府擔心農業科技外流,禁止農業赴大陸投資,但此舉反造成農業技術「化整為零」流失。
陳保基認為,農業也是一種產業,除了農產品的品種保護很重要外,從生產、包裝、運輸技術等周邊商品與技術的智財保護也同等重要,應該給予重視。
陳保基舉台灣蝴蝶蘭為例,台灣花農多屬小農制,但多樣化的技術創新,連荷蘭花卉研發公司每年都來台取經,如果台灣善用這種優勢,並採取有計畫整套技術輸出大陸,不僅搶進大陸市場,也有助台灣農業結構轉型。
此外,陳保基指出,台灣農業問題在土地,這也是農業改革主因。由於管制農地使用,使農地無法提高效率,因此活化農地將是改變農業體質的關鍵核心。
陳保基說,農委會每年花費1百多億元預算,用於補貼20萬公頃休耕轉作,而這些休耕稻田,不僅無法增加生產,還不能增加就業,如果長此以往,台灣農業將凋零萎縮。
青年從農提供創意補助
因此,他正構想縮減一年兩期休耕轉作補貼改為一期,藉此鼓勵老農出租農地;此外,也在思考年輕人回鄉從事農業生產,提供創業投資保障。
陳保基透露,農委會正在研議回鄉從事農業生產給予2年最低基本工資收入保障,藉此徹底改善農村氣象,並透過大幅放寬農業赴大陸,利用大陸的廣大市場,讓台灣農業形成「可輸出式服務」,為台灣農業創造更多商機和價值。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