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東 禁止登錄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0-13 07:54

人民幣在台牌價「破5」之省思

2011-10-13 工商時報 【本報訊】
近來人民幣現鈔在台灣的買賣中間價直線上衝,9月份已出現即將「破5」的態勢,就是每元人民幣的中間價格即將漲破5元新台幣的關口。這是因為,近來新台幣對美元大貶,而人民幣卻對美元升值,所以「通過美元套算」的人民幣在台牌價,有了節節升高的表現。這種現象如果持續下去,可能造成兩岸資金流通的失衡,值得我財金當局予以高度關注。
2009年我方開放人民幣現鈔買賣之初,人民幣的中間價是1對5元新台幣,但此後因人民幣一度釘住美元匯率不動,而新台幣卻對美元持續大步升值,以致於,人民幣現鈔在台的買賣中價步步走低,直到2010年年末,已跌到1對4.5元。今年上半年,人民幣雖已恢復對美元升值,但因新台幣對美元升幅更大,因而人民幣現鈔在台買賣中價持續走低,至年中曾出現1對4.4元新台幣的低位。
到今年第三季季末,情勢發生逆轉,新台幣受國際金融動盪因素牽引,對美元匯率暴跌,跌破了30元對1美元大關。但人民幣卻有逆向的表現,反而對美元強勢升值,向6.3元對1美元價位挺進。如此「我消彼長」的結果,致使人民幣現鈔在台買賣中價從谷底翻升,先回升過1對4.5元(新台幣)關卡,再超越4.6元、4.7元價位。至10月初,中價已略超過4.8元,客戶臨櫃買入價則多於4.9元。此一走勢若不變,則該項中價之「破5」已指日可待。客戶買入價格則會先行超過5元。
人民幣現鈔在台買賣中價的步步走高,已讓台灣民眾感受到:「持有人民幣畢竟有賺頭」,因而民眾會更熱中於拿新台幣去換兌人民幣現鈔。而此種社會化的投機心理,也會激勵本土廠商擴大移出資金,到香港、大陸去轉為人民幣金融資產。由於當前兩岸經濟交流關係已非常密切,一旦台灣社會掀起「持有人民幣」的熱潮,必將立即引發台灣資金大量的西移。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本土的產業投資,乃至股市房市的資金來源,都會捉襟見肘。
現在就看中央銀行的匯率政策如何來因應。原本近來一波的新台幣對美元劇貶,是因為韓元大貶在先,央行顧慮台灣出口產業對韓競爭失利,所以也趕緊讓新台幣大幅貶值下來。新台幣的貶值,是被韓元的貶值牽引出來的。央行甚是在意台韓匯率的比價,乃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值得討論的是,當前新台幣匯率政策所該高度關注的,並不只韓國因素。對岸的大陸因素,重要性即比韓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大陸不但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更和台灣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社會交流關係,雙方間的資金往來是「大進大出」的格局。因此,央行的匯率政策,不只要顧慮韓元的影響,恐怕要更多地考量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因素。
說白了,今後央行運作新台幣匯率政策時,不能只是一味和韓元打「貶值戰爭」。設若韓元再對美元大貶,而人民幣卻持續對美元升值,這時新台幣對美元的貶幅就應該限縮,不必完全比照韓元的貶幅。因為,和韓元充分競貶,雖能挽救台灣出口產業的對韓競爭力,卻可能引發台灣資金的過度向大陸流動,還是折衷一些比較好。
無論如何,在人民幣對新台幣恢復升值的情況下,另有一個值得財金當局加緊探討的課題,就是如何開放台灣廠商以人民幣結算兩岸貿易。應知道在人民幣持續對美元升值情勢下,台灣有頗多廠商,願意用人民幣來和大陸方面作貿易結算。對此,主管當局可以儘早促成,以讓廠商擁有另一種金融資產配置的選擇。其當務之急,是加速與大陸洽簽「兩岸貨幣清算協議」,進而開放銀行辦理人民幣存款業務。
當然,從整體來看,這方面的開放,其宗旨應是擺在「促進台灣金融資產的多元化」,而不是刻意擴大民間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畢竟,在國際金融局勢詭譎多變的情勢下,對外金融資產的配置,貴在「多元」與「靈活」。若是「獨沽一味」,其風險是令人難以承受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