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3/42/34270.jpg)
-
dsy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1-05-17 13:14
二胡獨奏曲精選-- 357首
本帖最後由 dsy 於 11-11-01 01:17 編輯
二 胡 簡 介
二胡始於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 ”。
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 》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 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 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 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二胡,過去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又稱為南胡 。
集中於中高音域 的表現,音色接近人聲 ,情感表現力極高,廣為大眾接受。
1920年代,二胡始作為獨奏樂器出現在舞臺上。
在這之前,二胡多用於民間絲竹 音樂演奏或民歌、戲曲 的伴奏。
二胡又名“胡琴 ”,唐代 已出現,稱“奚琴",宋代稱“嵇琴”。
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 具魅力的拉弦樂器 。
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 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 (擦弦樂器)之一。
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 ,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
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
意境深遠的《二泉映月》 、催人淚下的《江河水》 、
思緒如潮的《三門峽暢想曲》 、巨集偉壯麗的《長城隨想》 協秦曲等都是其優秀的代表性曲目。
本世紀二十年代,二胡能發展成為獨奏樂器和華彥鈞 (阿炳 )、劉天華 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通過許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為一種最重要的獨奏樂器和大型合奏樂隊 中的弦樂聲部重要樂器。
二胡形制為琴筒木製,筒一端蒙以蟒皮,張兩根金屬弦,定弦內外弦相隔純五度,一般為內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 十分豐富,左手有揉弦、自然泛音 、人工泛音、顫音、墊指滑音 、撥弦等;
右手 有連弓、分弓、頓弓、跳弓、顫弓、拋弓等。
二胡一般定弦為d1、a1,有效音域達三至四個八度。
世界上最大的二胡
一把世界上最大的二胡在津門 舉辦的敦煌國樂展上亮相,讓喜歡二胡的樂友們驚喜不已。這把巨型二胡高4.2米,琴筒直徑0.6米,琴身用紅木製作,琴筒上的振動膜是一張直徑達51釐米的大面積蟒皮。
這把巨型二胡由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幾位樂器大師精心製作,充分顯示了我國製作二胡的精湛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