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靓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9-14 08:21

人類替身!器官晶片量產 我拚超車歐美

自由時報
2025年9月14日 週日 上午5:30
0
器官晶片(圖中上方透明薄片)可在微小裝置中重建人體特定組織功能,以模擬真實生理環境(如下方模型)。(記者吳柏軒攝)
半導體及產業鏈優勢 國研院擬打造通用模組 降低研發成本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新藥開發、毒物測試、疾病進程乃至癌症化療等,各類科研都需要細胞、動物及人體實驗,近年「器官晶片」因協助武肺疫苗開發而再興,可在微小裝置中重建人體特定組織功能,以模擬真實生理環境,雖歐美已研發廿年,但台灣具半導體及產業鏈優勢,國研院擬打造台灣通用模組,在國際生醫競賽中取得領先。
體外重建特定組織 測試藥物、疾病進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生物模式中心(原實驗動物中心)主任秦咸靜表示,器官晶片非想像中的「半導體晶片」,而是在人體外重建微小的生理系統,如血管、心肌細胞、肺泡細胞等,技術是細胞培養成具有組織功能,用於模擬及實驗。
廣告

但器官晶片有成本高等問題,發展不如預期。台大應力所副教授許聿翔指出,COVID-19疫情發生,最初全球不知病毒如何感染人類,後來將病毒打入用人肺細胞的器官晶片,才找到傳染途徑,促成疫苗研發。
而秦咸靜說,傳統藥物開發需大量動物實驗,但不同物種有生理差異,導致人體臨床恐失敗,器官晶片以人類細胞和組織為基礎,提供精準藥效與毒性評估,提升新藥成功率並縮短開發時程,目前應用包含心、肝、腎、肺、腦、眼睛到腫瘤,除測藥物毒性,也模擬疾病進程,結合AI科技更能解碼致病機制及預測治療反應。
器官晶片台灣隊 明年起推廣3至5個產品
秦咸靜表示,雖歐美走在前面,但台灣有半導體優勢結合AI發展,有機會彎道超車,國研院體系設有器官晶片專案推動小組,輔導台灣學者團隊將研究成果落地,生模中心可提供生物模型驗證,國儀中心協助雛型品製程優化,國網中心協助AI算力等,將台灣設計導入量產,希望打造出台版通用模組,降低成本,凝聚器官晶片台灣隊,預計明年起推廣三至五個產品,「大家一起做,技術不輸國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