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龜 發達公司協理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10-11-23 07:26

拉薩卓爾巴小院的臺灣女孩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32132&PostID=21988356&idWriter=0&Key=0
作者:望月者 提交日期:2010-2-16 18:08:00
(一)雙城記:從拉薩到麗江
2007年匆匆的拉薩行,朋友托我帶些東西過去,於是,我第一次在電話那頭聽到了一個柔和的女聲:有臺灣女孩特有長長的尾音,卻並不因此感覺著嗲和黏,相反倒有一股清新的真誠,從電話那頭隱隱傳來。就這樣認識了湘薇,走進了位於藏醫院路的卓爾巴。
雖說每位元卓爾巴的客人都會被告知“卓爾巴”三個字,是藏語“牧民”的意思,但我相信他們心中仍堅持“望文生義”的第一印象,因為湘薇和她的朋友們開設的這家餐吧加咖啡吧,在拉薩眾多同類店鋪中,實在太卓爾不群了:首先,這是拉薩第一家素食餐吧;其次,這是拉薩少有不賣酒的餐吧;最後,這是拉薩唯一一家“No Smoking“餐吧。許多拉薩本地朋友得知湘薇她們成功堅持了這點,都很驚異地問:你們怎麼做到的?
很難想像,來拉薩開卓爾吧之前,湘薇對烹飪一竅不通,其生命歷程至簡至純,寺廟和學校兩個詞彙就能全面概括她近三十年的人生軌跡。然而,機緣加責任,使這位在美國大學裡攻讀宗教學、之前八次進藏都是為了學習藏語及田野調查的女孩,成了一位餐吧的主人。從書齋到廚房、從與書本紙筆為伴到擺弄刀叉碗盞,這一過程中,湘薇吃了多少苦,從我們在拉薩初識時她那雙傷痕累累的手可見一斑。邊摸索邊學習,人生重大轉折不為賺錢只為慈善,卓爾巴的卓爾不群應該加上最重要的一條:它或許是拉薩唯一一家把營業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用於供養青樸山上苦修者的餐吧。
你猜對了,來自臺灣花蓮的湘薇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由於阿姨和舅舅都是出家人,耳濡目染,她自小便懂得出家不是逃避,不是棄絕,而是扛起眾生更大責任的道理。
沒有煙酒喧囂,卻有沁人心脾的寧靜,卓爾巴因其賓至如歸的服務健康優質的飯菜而漸漸有了名氣,尤其在一些國外的素食者和騎行者中間,卓爾巴簡直成了他們抵達拉薩後最舒適貼心的休憩驛站。
天天光顧,難免“反客為主”,成了義工。這裡面,“義”得最長久徹底的,大概要屬Peter——原本想騎自行車環球旅行的他,從祖國荷蘭出發,橫穿整個歐洲中亞,從新疆進入中國。來到拉薩,他的腳步停了下來,以前從未接觸過佛教的他感召于卓爾巴一眾的奉獻精神,成了前臺接待員、洗碗工,及去青樸鋇謀硜浮?BR>
一切都按部就班蒸蒸日上,卻因2008年春天那場措不及防的巨變嘎然而止。深愛西藏的湘薇和Peter不得不離開拉薩,回到雲南,在束河重建他們的卓爾巴。這一次,不但有了咖啡吧,還有了一個寬敞方正的卓爾巴小院。
(二)為了一個甚至不是承諾的約定
雖然從朋友口中得知過湘薇的一些情況,對她為何會與雲南結緣,並不十分明瞭,此次麗江行,才算由她本人作了解答。原來,在美國攻讀學位期間,湘薇曾有機會跟隨牛津大學的一位梵文教授進藏尋找貝葉經。當他們在北京辦理相關手續時,中國佛教協會的一位高僧問道,為何不去雲南的西雙版納試試,那裡南傳佛教的傳統一直未斷,民間應該還保存著不少貝葉經。
就這樣,湘薇來到雲南,認識了版納曼聽佛塔寺的都罕聽師傅。南傳佛教盛行於東南亞一帶,版納的許多僧人都有去泰國等地禪修的心願,無奈語言關是一大障礙,湘薇於是成為他們的義務英文老師。都罕聽師傅那時說,湘薇,畢業後乾脆過來給我們做義工,教英語吧。湘薇隨口答應。轉眼間美國的學業完成,湘薇回到臺灣並未急著找工作,以自己的志向而言她是希望繼續升造,申請英國大學的有關博士學位。正著手申請期間,意外接到都罕聽師傅的一個電話,他問,湘薇,你還記不記得我們的約定?湘薇當時頭腦一片空白:什麼約定?師傅接著說,來雲南給我們當義工啊!
雖說當年隨口答應,連正式的承諾都算不上,但作為一個守信之人,答應了而不去做,怎麼心裡都不會舒服。就這樣,英國的學校申請暫停,她再一次回到了雲南。除了在佛學院做義工,也多次重返拉薩,為的是給自己提供一個語境,免得在大學裡學習過的藏語久了不用,荒廢掉。隨著一個在拉薩開店的機會,湘薇更是得以長期待在拉薩,操著流利的藏語向藏民買優質酥油、糌粑,每日看大昭寺轉經的“小宇宙”潮漲潮落,才有了我們在拉薩的初相識。
(三)想做一件事,利益自己的同時利益別人
中斷學業不是沒有過掙扎,但正如師傅所言,哪怕博士讀出來仍要面對這個社會,要做事。既然自己的緣法在大陸,那就愉快地接受它。
西雙版納無論氣候特點還是佛教氛圍都跟湘薇的故鄉類似,令她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可相比起東南亞源遠流長、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的精神殿堂,當地對文革中被破壞傳統的恢復才剛剛起步,尤其缺少象泰國那樣的禪修中心。所謂禪修中心與寺廟不同,關聯於宗教又不完全等同於宗教,簡言之,這是修心見性的場所,好讓蒙塵的心靈得以小憩、放下,重歸純淨、靈敏。借助一個封閉的環境隔開飛速發展的外界——人們總害怕趕不上外在,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禪修過程就是一個分離和放下的過程。不是要“得”到任何東西,而是要“除”去所有一切。引導一顆遲鈍、被感官纏戀的心,走向安詳、清明的自在。
從小處說,禪修可以緩解現代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壓力(這也是近年來這一方式深受西方白領歡迎的原因);從大處講,禪修是學佛的第一步,是一種工具、一種準備。我們平時的心太浮躁、散亂,對很多真相茫然無知,這樣一顆心是沒法學習佛教智慧,哪怕佛法就在眼前都看不到。泰國著名的阿姜•查師傅便主張經由心的訓練建立正見,放下苦樂,放下執著。
在西雙版納建一所禪修中心,逐漸發展壯大成泰國那些著名禪修中心的規模,就成為湘薇等一批為弘法而努力的僧眾們的共同心願。與此同時,湘薇在臺灣的一位元哥哥做工程賺了些錢,願意拿出來做慈善,這正好成為一個契機。湘薇說,一直想做一件事,利益自己的同時也利益別人。從此,用哥哥提供的資金,陸續在版納買了些地,整合起來開始建禪修中心。可07年的金融危機中哥哥的公司遭受重創,無法再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幸得其他僧團的接續,才把這件事堅持下來。如今,西雙版納的禪修中心已初具規模,開始正常運作,接納一批批前來尋找心靈答案的學員。
(四)旅行是一種方式,停下來,是另一種。
當我來到束河的卓爾巴小院,湘薇正獨自忙裡忙外。事業上的好搭檔、精神上的默契伴侶Peter又去泰國禪修了,店裡的廚師小妹也都下版納的禪修中心幫忙,湘薇用瘦小身軀承擔下一切責任,不是沒有過軟弱和抱怨,可周而復始的日子其實就是修行。慈善事業在繼續,跟拉薩的卓爾巴一樣,束河這間營業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支持版納的禪修中心。
去年此時,湘薇正和Peter一起騎行東南亞,如今她說,旅行是一種方式,停下來,是另一種。院落裡來來往往的客人帶來了一整個世界,熱鬧的時候,這裡活象個小聯合國,仿佛泰戈爾詩句的寫照:“有一次,我們夢見大家素不相識。醒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
麗江是個江湖,烏托幫的外表之下其實盤根錯節著各種利益各種矛盾。聽說湘薇在下麵開店,我也曾為她擔憂,而她卻以自身的純良一一避過。在她口中誇讚著的,全是自己碰到的好人——房東是,鄰居是,客人也是。而我知道,是她本身的質地,吸引了世間這麼多好的東西。就好比一塊磁鐵,它所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磁化,而不是跑到別的地方去找釘子。
大研古城與束河古鎮的無數院落繁花過眼,卓爾巴是一徑清幽的小溪,院子沉靜,但毫不衰敗,象有什麼無形的美好之物在自足生長著。經湘薇介紹才知道,房東家世代是風水師,這院子正正地坐北朝南,整個束河找不到第二座。真是這樣?或者說僅僅是這樣,才成就了小院的妥貼安適?我想還有更多,人淡如菊的精神氣息脈脈發散,才是每一位過路人都不由自主放慢腳步,被深深吸引的原因。
(五)Everyone has the heart of Nomda(每個人都有一顆遊牧的心)。
從拉薩“遊牧”至此的湘薇簡直把拉薩的卓爾巴都“搬”到了束河以慰“鄉愁”,這裡因此成為束河最具藏族特色的咖啡吧,不但象拉薩時那樣堅持“三不”,還提供有機健康的素食餐點、100%的新鮮果汁、現磨咖啡及自己親手做的麵包、蛋糕和餅乾。我到的那天,湘薇剛從瀘沽湖回來,不辭辛勞背回一百斤沒施任何化肥農藥、當地人留著自己吃的高原紅米。如果你去得恰逢其時,就能嘗到賞心悅目、甘甜可口的紅米飯。
由於有了小院,卓爾巴也增設了住宿服務,其客房設施簡潔耐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廁衛設施超級乾淨,幾乎可說是一塵不染。以上句式怎麼看怎麼象廣告詞,卻是我旅行世界各地發出的真摯讚歎,在國內,能堅持這樣不花哨卻實在認真的服務標準,在客棧業裡太難得了。而這裡一切都純出自然:因為他們沒把你當客人,因為每個房間都應該是暫時的家,因為每顆遊牧的心都有疲憊的時候。
因為,世界其實很小,是個家庭。
<附錄>
1、卓爾巴小院地址:麗江束河古鎮指揮部停車場前行50米
2、電話:0888-5136627 6688349
3、卓爾巴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zhuoerba
4、西雙版納曼聽佛塔寺禪修中心網址:http://www.chinancfj.cn/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