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5-08-07 06:14

什麼是「低端家庭」?去他們家吃一頓飯就知道了!--1

什麼是「低端家庭」?去他們家吃一頓飯就知道了!--1
用不一樣的觀點看世界,多吸收正能量,你讀過的每個字,都不會白費,你可以活得比你想像得更好!
心理治療師薩提爾說過,家庭是人類的微型社會。
當這個社會裡,自私放到最大、規則只用來限制他人自己不守、情緒搶走理性的位置,它就朝「功能失調」守發展。
Kruger 與 Dunning 在 1999 年的研究提醒我們:最缺能力的人,往往最自信。
放進家庭語境,就是爸媽不學習教養知識,卻對孩子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這種自信讓「反思」成為稀缺品。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寫: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當我們把眼光放近一些,就會看到那些不幸繁殖的方式,竟然十分相似。
失調的底色:自我過大、溝通對抗、雙重標準
1. 自我過大。
每個人都先管自己的舒服,先把需求攤開,沒有誰願意退一步。孩子的情緒被視為麻煩,父母的情緒被視為天經地義。Bowen 的家庭系統理論指出,當家族中分化度低,成員分不清「我」與「關係」,衝突便像潮汐反覆湧來。
2. 溝通充滿對抗。
說話句句都帶刺。Gottman 在長期婚姻研究裡提過「四騎士」:批評、輕蔑、防衛、冷漠。這四匹馬在餐桌上奔跑時,小孩只學會一件事:要活下去,先閉嘴。
3. 雙重標準成常態。
爸媽對自己鬆,對孩子嚴;對自己犯錯有一千種理由,對孩子只有一張成績單。Baumrind 1966 年提出的教養風格中,專制型父母常要求高、溝通少,孩子服從了,靈魂卻蜷縮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