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6 14:34

《韓股》晶片股領跌 KOSPI指數下跌1.21%

2025-04-16 14:33:47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韓國股市週三下跌,晶片股領跌。輝達(Nvidia)表示,由於美國政府自14日起實施熱門AI晶片「H20」的輸中管制,輝達將因此於首季認列55億美元衍生費用,股價聞訊下挫。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4月16日收盤下跌1.21%或29.98點,收2,447.43點。
韓國企劃財政部週三表示,財政部長崔相穆下週將與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舉行會談,討論包括美國新進口關稅在內的貿易問題。財政部表示,此次會議是由貝森特提議舉行的,配合崔相穆即將前往美國出席二十國集團(G20)財長與央行總裁會議。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也計劃最早於下週訪美,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路特尼克(Howard Lutnick)及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等官員展開關稅談判。針對韓美兩國是否會舉行由財政與通商部長共同出席的「二加二」會談,有一名高層政府官員表示,雙方仍在討論會談的具體形式。
據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透露,首爾政府正考慮提出一項包含多項措施的方案,旨在縮減對美貿易順差並解決非關稅障礙問題,以期降低川普政府對韓國施加的25%對等關稅,以及針對汽車、鋼鐵與半導體進口的產業關稅。該提案可能包括增加韓國從美國進口天然氣、石油、農產品與武器,以及擴大韓國企業在美汽車與半導體的生產規模。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週三表示,韓國對中東的出口在第一季年增3.5%。根據產業通商資源部的資料,韓國對該地區的出口一直穩定增長,2024年全年增長了4.7%。該部門部分將這一增長歸因於該地區對工廠(工程項目)的強勁需求,在2025年第一季,這些工程項目占韓國所有海外工廠建設訂單的71%,而2024年同期則為45.5%。
韓國中央銀行週三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國際油價下跌,韓國3月進口物價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滑。3月進口物價指數較上月下跌0.4%,繼2月下跌1.0%之後再次下降。3月原材料進口價格較前月下降3.3%,而中間產品進口價格則上漲0.7%。與去年同期相比,進口物價指數年增3.4%。進口價格是決定韓國整體通貨膨脹走勢的主要因素之一。
韓國出口價格指數在3月較上月上升0.3%;與去年同期相比,則上漲了6.3%。央行指出,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新關稅政策及其他政策問題,未來進口物價存在不確定性。央行官員李文熙在記者會上表示:「關稅本身不包含在進口商品的調查價格中,但它們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狀況、市場供需,以及各企業的定價策略,最終可能會對進口價格產生影響。」
根據金融監督院週三公布的數據,得益於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強勁表現,韓國的金融控股公司去年(2024年)的收益上升了近11%。2024年韓國10家金融控股公司的合併淨利潤為23.85兆韓元(約合167.9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了2.32兆韓元,增幅為10.8%。其中,銀行業務的淨收益佔總額的59.8%,保險業務的收益佔合併淨利潤的14.3%,金融投資回報則佔總額的11.7%。
截至12月底,這些金融控股公司的合併總資產為3,754.8兆韓元,較一年前增加了224兆韓元,增幅為6.3%。截至去年底,不良貸款比率為0.9%,較一年前的0.72%上升了0.18個百分點。在不良貸款比率上升的同時,這些公司的貸款損失準備金比率從150.6%下降至122.7%。截至去年12月底,這些公司合計擁有335家金融子公司,高於六個月前統計的329家。
韓國10家金融控股公司分別是:國民金融集團(KB Financial Group)、新韓金融集團(Shinhan Financial Group)、農協金融集團(Nonghyup Financial Group)、韓亞金融集團(Hana Financial Group)、友利金融集團(Woori Financial Group)、釜山銀行金融集團(BNK Financial Group)、大邱銀行金融集團(DGB Financial Group)、全北銀行金融集團(JB Financial Group)、韓國投資控股公司(Korea Investment Holdings Co.)和梅里茨金融集團(Meritz Financial Group)。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005930.KS)下跌3.36%至54,700韓元。電池大廠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373220.KS)下跌0.58%至343,000韓元。DRAM巨擘SK海力士(SK Hynix)(000660.KS)下跌3.65%至174,000韓元。(圖片來源: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