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貓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4-11 20:24
如何看大陸3月貿易逆差?
中央社 (2010-04-11 19:31)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台北特稿)中國大陸3月貿易出現72億美元逆差,讓商務部振振有詞抵擋美國促其貨幣升值的壓力,專家說,人民幣升值與否的關鍵,在於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是否很快恢復順差。
中國的國際貿易「突然」出現逆差的消息,馬上轉成「人民幣走勢成謎」的推理,連華爾街日報都以「中國3月逆差使得幣值問題益加複雜」為題報導此事。
北京清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邱瓦內克(Patrick Chovanec)應半島電視台 (Al-Jazeera)之邀解釋中國自2004年4月以來首次月份貿易逆差,說中國的進出口十分「季節性」--秋天以後達到高峰,春季則是低潮,主要因為歐美國家聖誕節需求高,而中國自己春假長,工時銳減。
因此,邱瓦內克認為某月份來個逆差,並不損全年度的順差;2004年4月份中國罕見逆差,當年順差320億美元仍是「破紀錄」的年度數字。問題既不在進出口的差額,那要從什麼地方來看2010年3月份罕見逆差的「意義」呢?
他建議細看進口增加最多的是哪些項目:如果多屬消費者貨物的成品,那表示中國內需市場擴大,經濟結構朝正確的方向平衡、轉型;如果進口大宗屬原物料,那就顯示中國的製造商又再大舉籌措原物料,準備進攻海外市場。
後者還牽涉到進口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中國國內市場需求上升,因此反映在進出口總額的數據上,會較費解。
中國大陸海關統計顯示,3月份進口大宗包括大豆、鐵礦、銅礦、原油、成品油、塑料,金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印證了邱瓦內克和不少經濟學家的觀察--中國的製造業進入新的循環,不久就將大舉出口,貿易逆差只是暫時現象。
北京官員如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時常強調,美國的失業率與中國的貿易順差無關;去年以來中國貿易順差持續下降,今年第1季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80%,但美國失業率仍上升。因此,把美國失業率怪罪給人民幣緊盯美元「沒有道理」。
另一方面,如果人民幣升值,造成中國外銷產品競爭力的壓力,影響出口製造業的雇用能力,對人口龐大的中國社會,衝擊不見得會比歐美國家小。
因此,中國的出口還沒有恢復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之前,中國政府不會輕易讓人民幣升值、「打擊」自己的出口競爭力。9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