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上七扒線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02-27 22:53

教父對決!台積電不滅中芯的祕密

天下雜誌
一樁和解案、一段十年恩怨、一位中國半導體教父下台一鞠躬、一場五千六百億台幣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競爭新局。
去年底,台積電與中芯國際達成和解協議,為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畫下句點。中芯除了賠償台積電兩億美元,更將無償授予台積電八%中芯股權。未來,台積電將持股中芯國際一○%,成為中芯國際繼上海實業、大唐電信後第三大股東。
「我們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護我們的科技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台積電法務長杜東佑,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一再強調,台積電並沒有像德州儀器、IBM積極興訟,賺取專利費、消滅對手。
換句話說,台積電並不想讓中芯以破產收場。因為,一旦中芯破產、廠房出售,台積電製程技術將會外流。接手中芯的企業,一定先打價格戰、破壞市場秩序,中芯製程技術既然來自台積電,台積電將首當其衝,這是台積電最不樂見的結局。
「戰局一開,就只能求和,不能求戰,」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邱奕嘉觀察。到底,台積電如何以戰逼和?以和止戰? 台積電八年來做出哪些戰略選擇?
台積電第一個策略選擇是,以興訟掌握證據。「為了要保護我們的科技技術和競爭優勢,你必須掌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因此我們選擇到有『發現揭露程序(Discovery)』」的美國法院,我們必須藉由提告來獲取、保護證據,以利後續調查,」杜東佑說。
台積電一邊模擬提告、沙盤推演,一邊在美國蒐集中芯的半導體產品,做還原工程分析,這是台積電的第二步策略選擇。七年前的秋天,台積電有了重大突破。「Dick,你給錯產品了,這是台積電的產品,」做還原工程的工程師向杜東佑抱怨。「不可能,我百分兩百確定,這不是台積電產品,」杜東佑斬釘截鐵回答,心底確認了中芯侵權、不當使用台積電營業機密。
當年冬天,台積電終於出招,在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對中芯提出訴訟。當時中芯已在上海擁有三座八吋廠、在天津併摩托羅拉八吋廠、在北京興建三座十二吋廠,部署所謂的「菱形戰略」。
再過一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決廣泛的蒐証程序(discovery schedule),之前尚未交出任何文件的中芯,必須交出文件。當時台積電還不知道,中芯實際上擁有台積電一萬五千份文件、長達五十萬頁的資料。
「老實說,如果我們在二○○五年就知道,中芯用我們點一三微米、九十奈米製程的商業機密,我們第一次協議的求償金額當然就不會只有一.七五億美元,我們將會要求更多,」杜東佑聳聳肩地說。當時,台積電只能相信張汝京「中芯獨立自主開發技術」的說詞。
等到中芯建廠完畢,又持續九年虧損,中芯大股東早已籌畫撤換張汝京。耐心等待時機成熟的台積電,第三步的策略選擇是,讓墜落谷底的中芯活下去,台積電趁機掌握策略影響力。
杜東佑再次強調,台積電只要中芯保護既有的台積電製程,並不再竊取台積電技術。至於一○%的股權協議,則是由對方大股東協議,台積電「被動持有」。
過去,以晶圓代工模式破壞半導體產業價值鏈的台積電,未來將在中國大展鴻圖,以開放創新平台扶植中國IC設計。台積電與中國政府,默契十足地打出一場雙贏的完美智財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