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87/8792.jpg)
-
安哥拉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09-11-21 16:08
像夕陽一樣.在黃昏時有要無限美好!
本帖最後由 安哥拉 於 09-11-21 16:47 編輯
我每天早起,洗漱完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祈禱上天賜予樂思,吃完早飯後坐到鋼琴前開始創作,音符在手下自然流淌。思路枯竭時,我跪下祈禱,反省自己的不足,直到覺得得到上天的原諒,我再坐回鋼琴前繼續創作。──海頓
被譽為「音樂之父」的世界著名音樂家海頓,在成名前曾經擔任過俄國彼德耶夫公爵家的私人樂隊隊長。
突然有一天,公爵決定解散這支樂隊,樂手們聽到這個消息時,一時全都心慌意亂,不知道如何是好。看著這些與自己一起同甘共苦許多年的親密戰友,海頓想來想去,忽然有了一個主意。
海頓立即譜寫了一首「告別曲」,說是要為公爵做最後一場獨特的告別演出,公爵同意了。
這天晚上,因為是最後一次為公爵演奏,樂手們萬念俱灰,根本打不起精神,但看在與公爵一家相處的這些日子的情份上,大家還是盡心盡力地演奏起來。
這首樂曲的旋律一開始極其歡悅優美,把與公爵之間的情誼和美好的友誼表達得淋漓盡致,公爵深受感動。漸漸地,樂曲由明快轉為委婉,又漸漸轉為低沈,最後,悲傷的情調在大廳裡彌漫開來。
這時,只見一位樂手停了下來,吹滅了樂譜上的蠟燭,向公爵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悄悄地離開了。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名樂手以同樣的方式離開了。就這樣,樂手們一個接一個地離去,到了最後,空蕩蕩的大廳裡,只留下了海頓一個人。只見海頓深深地向公爵鞠了一躬,吹熄了指揮架上的蠟燭,偌大的大廳立即暗下了下來。
正當海頓也像其他樂手一樣,要獨自默默地離開時,公爵的情緒已經達到了頂點,他再也忍不住了,大聲地叫了起來:「海頓,這是怎麼一回事?」海頓真誠地回答說:「公爵大人,這是我們全體樂隊在向您做最後的告別呀!」這時公爵突然省悟過來,他流出了眼淚:「啊!不!請讓我再考慮一下。」
就這樣,用一首《告別曲》的奇特氛圍,成功地使公爵將全體樂隊隊員留了下來。
生活中,有不少人會這樣做:你對我不好,我也不會對你好。比如,在被抛棄、被辭退時,往往會憤憤離去,甚至採取報復行為;還有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在抛棄對方或者準備跳槽時,也不願意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結果出現了一個糟糕的結局。相反,海頓深知,即便是最後的時光,也要一樣無限美好地離去,為的是給雙方留下一些更美好的或是更值得他日回憶的東西。結果,他的真情告別扭轉了局面。
海頓,於1732年出生在奧地利東部的小村莊羅勞。海頓從小就顯露出音樂天份,他有一位親戚法朗克是合唱團指揮,所以海頓的父親就在他六歲時,將海頓交給法朗克扶養並且教他音樂。1759年海頓受邀出任莫爾辛伯爵在波希米亞私人樂團的指揮,可以更安心自在地從事作曲,他的作曲技巧在這時也日益成熟,在二十七歲時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海頓在音樂藝術上的最大成就,在於交響曲和弦樂四重奏的創作,這也是他影響後世最主要的兩種音樂形式。(文/葛蕾絲摘自《從村上春樹到愛因斯坦的41個人生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