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05-05 06:19

陳冲的大麥克迴響 一個小驚喜與一個小訝異

行政院前院長陳冲日前發文談「兩個漢堡的匯率故事」,帶來兩個意想不到的發展,一則捎來小驚喜,一則伴隨了小訝異。

國際間討論匯率問題經常被引用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隨著全球化浪潮廣為人知。陳冲上月26日在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官網,以漢堡的匯率故事為題,從美國公布年度匯率報告說起,繼而引述英國經濟學人雜誌1986年所創的「大麥克指數」,再談台灣的匯率究竟有沒有被低估。

朋友送來麥克紀念幣 幽默感十足
有朋友看了他的文章,送來2018年招牌漢堡「大麥克」問世50年時發行的紀念幣,套子裡擺著五枚黃橙橙的硬幣,有一種彷彿童話故事裡才會出現的金幣光芒,幽默感十足。這也讓陳冲想起,當年麥當勞發行紀念幣時,曾戲稱要把紀念幣變成全球通用的貨幣(global currency),當然沒有成真。

經濟學人雜誌利用各國麥當勞的「大麥克」單價,作為各國貨幣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是「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的由來。陳冲在文章中評價:理論雖不十分精確,但離實情也不太遠。

而2018年8月2日推出的「麥克幣」(MacCoin)共有五款,同步於全球50餘國發行超過620萬枚。顧客只要當天到發行門店購買一個「大麥克」,就能獲得一枚「麥克幣」;2018年底前,顧客持「麥克幣」到麥當勞,即可免費兌換一個「大麥克」。

根據麥當勞的說法,這是全球第一款以食物作為幣值的貨幣。與其說「麥克幣」是一款新發行的貨幣,它更像大麥克兌換券。這等於貨幣背後有大麥克漢堡的實質價值做支撐,就像各國的法定貨幣背後有黃金或美元做支撐一樣。

麥當勞規定,「麥克幣」不可以任何方式拍賣、轉售或仿造。台灣當年並未參與當年「麥克幣」的發行,也因此消費者無法在台灣買到「麥克幣」。「麥克幣」一發行後,立刻成為拍賣網站上的搶手貨。大陸媒體報導,這套紀幣剛發出一個小時,網上價格就被炒高了30餘倍,最高叫價一枚人民幣800元,一套最高人民幣3000元,但沒有成交紀錄。

在台灣,仍可在雅虎奇摩等拍賣網站找到「麥克幣」的蹤影,一套要價從新台幣2200元到三、四千元不等。eBay上約要價98美元,台灣仍偏貴了些。

大麥克漢堡示意圖。 麥當勞網站
大麥克漢堡示意圖。 麥當勞網站
央行臉書又來了 不要過度解讀漢堡經濟學
除了收到一套「麥克幣」,陳冲這篇「兩個漢堡的匯率故事」,再次吸引中央銀行臉書粉絲團的小編關注。約莫四天後,央行臉書上架了「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過度解讀『漢堡經濟學』!」一文,語調輕鬆,卻對陳冲有關匯率的提問隻字不提。(延伸閱讀:央行:漢堡經濟學不能作為匯率低估指標)

這看似央行的慣常作風,但從上次陳冲發文談特別提款權(SDR),央行由不具名小編回應來看,他應該已經受到央行臉書粉絲團的特別關愛了。

訪問陳冲對此有何感想?他以面露小驚訝的表情包回應,並說:「我早聲明,大麥克指數也許不夠精確,但可供參考,重點在20年來新台幣匯率是否低估?有無被操控?把焦點移轉到『漢堡經濟學』,真是煞費苦心了。」

央行臉書4月30日刊出的這篇「千萬不要過度解讀『漢堡經濟學』」,重點說明,「大麥克指數」「星巴克拿鐵指數」,都不適合用來評估均衡匯率;還指「漢堡經濟學」受到超乎想像的歡迎,並被廣泛使用、甚至濫用,連經濟學人都頗感無奈。

其實,早在2016年7月26日的央行官網上,就有一篇「大麥克指數不適合用於評估當前市場均匯率」新聞參考資料,對照臉書粉絲團發文內容,重點都在申論「大麥克指數有其缺陷」。時至今日,內容幾乎是換湯不換藥。

外界不免好奇,央行解釋了那麼多大麥克、漢堡、拿鐵指數的不恰當之後,可以談談台灣自身題可以討論嗎?究竟低估還是高估了?或者就是一個「能做不能說」的禁忌話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