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周三(3月31日)公布2.3兆美元的經濟計畫,重點在改善國家基礎建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同時因應氣候變遷。此計畫的資金配置與財源籌措,重點整理如下:
● 財源基礎就靠調高公司稅?
拜登將逆轉許多前任川普政府的減稅措施。周三提出的第一部分擴增稅基方案,先提到公司稅,還沒有將拜登一向也主張要調整的其他稅目,像是高所得人士個人所得稅、資本利得稅、遺產稅等列入。
公司稅稅率研擬由21%調高到28%,雖仍比2017年減稅法案通過之前的水準還低,但又讓美國的公司稅負擔回到主要國家裡的前段班。
● 公司稅高低的影響?
高公司稅將造成企業所做的投資,報酬變少。因此企業團體主張,企業可能因而比較不願在美國蓋廠房或進行其他投資。某些方案在稅率為21%時可能划算,但稅率增為28%時,或就沒有推動的價值。
● 誰來負擔公司稅?
經濟學界對此有爭辯,包括國會稅負聯席委員會在內的多數人士認為,應該由資本擁有人,例如公司股東來負擔,如此將會反映在股價之上。有些負擔會以壓低工資方式轉嫁給勞工,或是藉由調高商品勞務價格轉由消費者承擔。
● 基建計畫的資金如何配置?
經濟計畫總共有兩大部分,周三宣布的是第一部分,拜登未來幾個月內將向國會提交第一部分規畫。
主要項目中,交通運輸分配到最多經費,計有6200億美元,將用於道路、橋樑等國家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電動車要投入1740億美元,用於補助消費者購買電動車,同時協助在2030年,建立有著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全國網路。

製造業計劃分配到3000億美元,扶持包括半導體在內的美國國內製造量能,以及強化製造業的抗災韌性。促進就業和研究方面,準備2800億美元支應,其中白宮為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申請500億美元,專用於半導體和尖端運算研發。
拜登政府將以1230億美元創造更多平價住房選擇,當中400億美元用於改造現有公共住宅使之更具節能效率。
水資源基建預定投資1110億美元,目標汰換掉全美所有鉛管。布建寬頻網路,特別是在偏遠鄉間,預計花費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