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86/68683.jpg)
-
mart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0-05-30 11:17
主權基金 台股大玩家
近來股東會旺季,上市櫃公司紛公布前十大股東名冊,攤開名單,發現部分主權基金對台灣大型指標電子及金控公司,持股甚高,有些甚至排入前十大股東行列。
例如台積電年報揭露,到2019年12月25日為止,第三大股東為新加坡政府,與2018年底相比,增持逾6.8萬張台積電,持股比重由2.67%增至2.93%,第五大股東挪威央行持股比重由1.3%增至1.41%,增加約2.7萬張。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到今年4月12日為止,持有大立光3650張,雖然較前一年度減持96張,但仍是大立光第四大股東,持股比率為2.72%。
新加坡政府與挪威央行還愛國內金控公司,兩大外國主權基金著墨的金控股約有六、七檔之多,占上市櫃金控股近半。
主權基金愛台股,是台灣股市重要的玩家,投資台股不能不知道其來由,主權基金全稱為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簡稱 SWFs),美國財政部及IMF有不太一致的定義。
根據美國財政部定義,主權財富基金是指政府所投資的外匯資產,這些資產的管理者獨立在貨幣當局的官方組織;IMF將主權財富基金定義為:政府為長期目的,握持外匯資產所創設及擁有的特殊投資基金。
中央銀行出版《國際金融參考資料》,在第55輯中一篇「主權財富基金的興起及其影響」研究文章談到,主權基金興起風潮可溯自1996年挪威成立全球政府退休基金之後。
文內提供資料顯示,199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石油等能源價格一路上漲,全球總體經濟失衡,此現象且不斷擴大,全球外匯準備資產累積持續增加,使得中東石油出口國及亞洲開發中國家紛紛設主權基金。
2007年下半年,美國爆發次級房貸危機,之後形成金融海嘯,到2009年都未能完全結束,許多國際金融機構深陷風暴,紛紛尋求其他融資管道來決龐大的資金缺口,主權基金適時伸出援手,挹注資金,但也因此壯大,如今投入世界各國質優且殖利率高的公司,以獲得穩定的固定收益。
台灣市場的金控股獲利穩健,向來是外資青睞的標的,開始吸引外國主權基金的買盤大手筆「進貨」,約從2011年起,而大舉持股金控股的主要有四大主權基金,包括油國主權基金沙烏地阿拉伯央行、阿布達比投資局以及挪威央行、新加坡政府等。
但2018年國際油價激烈震盪,促使油國主權基金大舉退場、賣股抽回資金,使得沙國央行、阿布達比投資局等不再是金控十大股東的常客。
挪威央行、新加坡政府也見減碼,但對部分金控個股「堅定」持有;新加坡政府基金持玉山金股權從前年1.66%,提高到2.66%,從第五名晉升到第四名大股東,一年加碼持股近2萬張。
挪威央行從玉山金十大股東名單榜外,新進榜竄升至第八大股東,持玉山金股權1.34%,持股張數15.5萬張。
中信金也是兩大主權基金寵兒,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居中信金第四大股東,持有中信金股權比重從前一年1.88%,提高1.98%,持股增約2.1萬張。挪威央行為中信金第八大股東,持股比1.59%,今年從十大股東榜外擠進榜內。
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持股富邦金1.34%,持股國泰金1.07%,較上年度減少,加碼元大金至持股2.15%。
挪威央行主權基金持股台新金1.24%,持永豐金1.42%,持股合庫金1.14%,持元大金2.15%,均為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