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5-29 20:13
鳳梨價崩農民不捨 製成果乾尋出路
天氣高溫炎熱,今年鳳梨產量暴增價格崩盤,不少農民開放民眾自由拿取,或做為肥料讓土地自然吸收。雲林縣古坑鄉果農涂閔耀設法找尋出路,用低溫手法製作,將鳳梨製成果乾,延長保存期限。
每年4月到6月都是台農17號金鑽鳳梨產期,今年節氣延後,屏東、雲嘉南與台東地區產期重疊,產區價格也較往年來得低落。
涂閔耀說,農民靠天吃飯,試著去求新求變,農作要精緻化,才不會完全受制於天公伯,天公不作美或是產量過剩,造成果賤傷農時有所聞,常有果農開著貨車沿街販賣,與小攤販搶生意互別苗頭的現象。
涂指出,普通農民栽種鳳梨至收成,需要耗時一年半,而他錯開與其他農民收穫時間,避開蔬果過剩情況。販賣通路藉由網路平台行銷,接到訂單才開始製作,不用考慮產品新鮮、添加防腐劑問題。
為維護品質,涂在種植後期就會停止施用農藥,雖然造成他作物減少一成以上,蔬果烘乾機以45度烘乾蔬果需耗時2天,50斤鳳梨經處理後只能得到2斤果乾,但繁瑣的程序讓產品能有較高的單價。
涂閔耀製作果乾起源於不想靠天吃飯,自己栽種的鳳梨口感甜膩,卻因外型不佳而淪為次級品,便著手耗時一個月研究,測試鳳梨厚度、溫度與烘乾時間,如何才能取得最佳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