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5-29 06:27
大漢溪畔三鶯部落開拆 40年歷史落幕
位於三鶯大橋下,有近40年歷史的三鶯部落,由於位於行水區,政府希望其拆遷,來回談判超過10年,強拆也時有所聞。10年前,由於居住文化不同,只有近半族人搬遷到三峽原住民族文化部落(隆恩埔國宅),直到今年初,現存42戶才全數搬到位於三峽隆恩街自力建屋的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原部落今天拆除,是台灣首個完成安遷計畫的河濱部落。
台灣有多個河濱部落,多是花東原住民離鄉工作按照原鄉習性在河濱建屋,但因位於大漢溪行水區,近20年來都面臨拆遷命運,三鶯部落則早在1980年代就存在。
三鶯部落的第1個拆遷方案是在2008年,當時台北縣政府在三鶯部落附近蓋三峽原住民族文化部落(隆恩埔國宅),但因族人不適應住大樓等因素,仍有半數族人留在原地,族人後來提出「易地安置、重建部落」方案。
後來雙方歷經找地、籌建經費等過程,市府媒合承租三峽隆恩街3.4公頃國有財產署的地,租期20年,並由原民局擔任擔保人,族人得以順利貸款。由族人自力建屋,族人自籌款、族人銀行貸款,和政府補助款各占3分之1,前年6月動土起建。
一名三鶯族人說,所有房子都是族人利用工作之餘自己蓋,部落有自己的工班,自蓋房子難不倒他們,但由於貸款只有3分之1,原物料去年漲很多,賺都不夠蓋,才會邊賺邊蓋,今年才搬入。
不少族人今早回原部落看拆屋,不捨表示,雖然在新部落展開生活,但看到自己房子被拆還是很難過,「總是有感情,酸甜苦辣已經過了那麼多年。」
新北市水利局高灘處表示,原部落7月初會完成拆屋清理,先恢復河岸原貌,以強化大漢溪通洪能力,未來該地會納入河濱公園整體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