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罐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4-30 22:26
風電遴選出爐 開發商恐面臨資金缺口壓力
根據銀行公會委託金融研訓院所做的「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之投融資模式探析」期末報告,台灣在2025年離岸風電發電規模,若要達到3GW,推估市場投入資金將達5400億元,若發電容量持續往上追加,投入總資金一定破兆元,因此,若風電開發商無法自資本市場取得足夠資金奧援,龐大資金缺口將導致專案難以順利推展。
由於政府預算有限,從一開始推動離岸風電計畫,政府就希望引導民間浮濫資金支應,尤其是銀行業高達10兆的濫頭寸。但公股銀行被慶富案拖累,興趣缺缺。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日前在立法院財委會質詢時問八大公股行庫董事長,誰想當離岸風電融資主辦銀行時,只有台灣銀行表達有意願。雖然一銀與土銀都表示,曾與離岸風電開發商接觸,但不考慮參與主辦,頂多參與聯貸。
公股態度保守,民營銀行參與離岸風電融資興趣較為濃厚,包括國泰世華、中國信託商銀等銀行對離岸風電融資態度積極。但金融研訓院離岸風電融資報告計畫主持人梁敬思建議,若對離岸風電開發採「專案融資」,因為貸款期限可能長達17年,國銀宜先建置財務風險評估模型,同時國銀最好與外銀採策略聯盟模式,共同開發離岸專案業務,離岸風電專案財務槓桿比例不宜過高。
梁敬思說,歐洲離岸風電融資,多採取「無追索權專案融資」,即依賴專案「未來的現金流量」做為還款主要來源,但本國銀行幾乎從未承作過無追索權專案融資,欠缺經驗是第一個不足,且離岸風電在台灣又屬新興產業,不確定性高且配套措施尚付之厥如,也是必須考慮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