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53/5361.jpg)
-
Radiant 發達集團專員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6-03 22:44
豐田之得 通用之失
豐田之得 通用之失
美國汽車「三巨頭」之一的通用公司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狂風暴雨中走到末路,被迫申請破產保護。這個有著百年歷史、曾在長達77年的時間內佔據世界汽車業頭把交椅的巨人為何在金融危機面前如此不堪一擊?而同樣遭受危機衝擊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雖然出現了成立以來的首度虧損,但境況相對要好,又是為何?
當然,通用和豐田在企業文化、管理風格、生產和市場策略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孰優孰劣沒有絕對的標準,更不能簡單地將這些差異歸結為通用王國之所以沒落的原因。但是通過兩者的對比,人們或許可以從兩大巨頭的經營得失間獲得某些啟迪,進行一些思考。
從生產模式和成本控制上看,通用信奉「只要有現金,就盡可能保有庫存」的「推動式」生產策略,而豐田則採用從市場實際需求出發的「拉動式」生產策略。「推動式」以生產推動消費,要求有相當數量的庫存,佔用了大量流動資金並產生了貨運等諸多成本。與之相比,「拉動式」生產主張「準時生產方式」,即「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從而保證企業不會因保持高庫存而產生成本浪費。
產品研發的導向性失誤也是造成通用今日困境的重要原因。和一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豐田相比,通用對市場需求的變化缺乏應有的敏感。當能源緊缺,消費者紛紛轉向小排量或混合動力車時,通用的主打車型還是小型卡車和運動型多功能車等大排量高油耗汽車,這種做法,無疑會讓通用逐漸失去消費者。在技術上的止步不前應當是眾多導致通用走向衰落的關鍵因素。
美國《商業週刊》評論說,「通用在太長的時間里犯下了太多錯誤」,例如,在豐田將數十億美元投入新技術和新車型的開發上時,通用將這些錢投放在了管理等方面。多年來,通用管理者「一直以為消費者會主動找上門,但豐田知道它必須找消費者」。
當然,面臨產銷和贏利大幅下滑的豐田汽車在生產運營的理念和方式上,也存在亟待改善的地方,當前全球汽車產業面臨的困境,對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拉響調整與改革的汽笛。那些勇於革除陳弊、跟上未來發展潮流的企業將扭轉頹勢,在危機後時代獲得主動。這是一場需要「壯士斷腕」勇氣的競爭,舊通用倒下之時,發令槍已經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