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10-14 08:32

台灣食安問題沉痾,提諾早預見

本帖最後由 犇 於 14-10-14 08:34 編輯
【時報-台北電】2014年諾貝爾經濟獎昨(13)日公布,由產業經濟學者、法國學者尚‧提諾(Jean Marcel Tirole)獲得,表彰他適當詮釋產業發展與政府管制之間的機制設計。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提諾的獲獎對目前的台灣情勢最為重要、也最能解釋,「為何食安問題會如此『暴走』?」原因在於,即使政府及政策已有GMP等標章制度,食品廠商並沒有遵循法律的打算,處處找尋法規的漏洞,而且,就算有法律可以稽核廠商行為,企業經營必定要從公司治理等源頭做起,秉持良心做生意,才真正與社會友善共存。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指出,提諾發表過200多篇重量級產業經濟論文、10本經濟專書,對產業經濟學界來說,他於1988年出版的《產業經濟學》(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IT Press. (1988))就是「聖經」,是產業經濟學必修課程的教科書。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三所長林欣吾指出,提諾是哈佛大學產經學權威謝勒(Scherer)提出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結構-行為-績效)模型之後,第1位改革此項傳統產經研究方法的學者,把原本僅限於單純的產業結構探討,巧妙地運用跨領域的心理、法律和數學,體現政府管制在產業發展的意義,展現現代產業經濟的精進。
邱俊榮指出,當今產業經濟的探討,在管制方面有許多著墨,而政府是管制機制的主要來源,可能有價格限制,關稅補貼等,可是到底該如何設計「適當的機制」,而其機制發揮的結果也不會違背廠商經營的目標?提諾的研究,已從理論廣泛應用到金融、電信等個別產業,全球發生金融海嘯,對於金融業嚴格監管的法規一波波祭出,間接壓抑了經濟復甦,提諾於2010年後合撰出版了2本書:Balancing the Banks,Inside and Outside Liquidity,被視為金融產業重新取得平衡的重大研究建言。
林欣吾指出,提諾的研究加入賽局模型處理後,產業經濟的分析更容易有政策的意義,包括可以透過制度誘因的設計,普及化服務及服務品質的要求等等,讓業者之間的競爭,也可以帶來福利的改善。這樣的概念若進一步的活用,不論是現在的食安,或者之前的高雄氣爆,並不是都直接由政府去執行,而是應從結構調控,誘因制度設計等等面向,驅動市場行為來完成。這部份,經濟學家過去普遍沒有注意,提諾的得獎剛好給我們一個適時的解決方法參考。
特別的是,台灣經濟學界有位提諾在法國土魯斯大學的指導學生,即目前任教於台北大學經濟系的邱敬淵,研究專長在賽局理論和法律經濟學,正是提諾目前將產業經濟導入競爭法,管制法規的同一宗。(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