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7-04 17:36

消基會疑美國商會擾台消保政策

消基會疑美國商會擾台消保政策
字級:列印本頁 轉寄
發稿時間:2014/07/04 17:25 最新更新:2014/07/04 17:25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4日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質疑,非官方的美國商會所發表的白皮書,恐對台灣消保政策產生干擾,未考量美國司法及主管機關對消費者保障大過台灣甚多。
消基會指出,美國商會今年6月上旬發表「2014台灣白皮書」,提到台灣近年來有多項措施雖以保護消費者為出發點,但程度遠超過實際的需要,以致影響企業到台灣投資經商的意願。
該白皮書指出,台灣的「消費者保護法」以最嚴格標準要求企業,有違自由市場經濟買賣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稱性,結果也並未帶給消費者實質利益,甚至恐怕會損傷台灣法治社會的聲譽。
消基會反駁,美國司法上關於消費訴訟判賠天價,盛香珍蒟蒻果凍噎死一名男童,曾付出新台幣約23億元代價;在台灣,一條人命在司法上判決不過數百萬元。
消基會舉例,美國1994年一名婦人在麥當勞得來速買咖啡,放在兩腿間開蓋加糖及奶精,造成3度灼傷須植皮,該案判陪9100餘萬元;還有美國主管消保業務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曾發布蘋果公司願意付至少105億元、和多位提起上訴的父母和解的訊息。
消基會說,美國司法判決消費者贏時,可要求裁定業者負擔律師費用,也讓很多律師積極爭取委託案,對消費者有利;反之,台灣消費者訴訟若無法取得足以支撐律師費用的金額,恐怕連提訴訟的意願都不存在。
除司法環境不同,消基會說,美國FTC早在1938年即將消費者保護相關政策導入「聯邦貿易委員會法(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台灣到1994年,才有消費者保護法。
再者,FTC數十年前調整組織架構後,設有「消費者保護局」負責消保事務,轄下包括個人資料與隱私保護部、廣告行為部、消費者與企業教育部、執法部、行銷行為部、企劃與資訊部、金融行為部7個單位,並在全國其他大城市設有8個地區分駐單位。
反之,2012年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自獨立機關,被併入行政院本部的消保處,變成幕僚單位,消基會就反對過。
消基會說,FTC還自1938年起,對食品、藥品、化妝品及其他消費性商品或設備的不實廣告,有權進行調查,並核發「停止命令」的權限,確實執行過相關權限,也規定過業者要公布相關消費者權益訊息,以及不得自行規定不利消費者權益的事,並可在認定業者確實有違規時,對業者採取行政處分或提起訴訟。
但消基會說,網路消費方面,相關猶豫期設定除外項目之事,隨著商品多元化發展,可做部分調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