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超小隻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8-10 06:07

中國CPI 2年半新低

本帖最後由 菜鳥超小隻 於 12-08-10 07:59 編輯
中國CPI破2 PPI跌幅擴大 專家:通縮壓力增 減息降準倒數計時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2012-08-1007:51
中國食品價格升幅放緩,昨 (9) 日公布的 7 月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 同比漲幅一如預期快速回落至「1」時代,錄得 1.8% ,為 2010 年 2 月以來的 30 個月來新低,但是環比漲幅則結束連續 4 個月的下跌,重新回歸正增長。 7 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 (PPI) 同比下降 2.9% ,跌幅比上個月擴大 0.8 個百分點,環比下降 0.8% 。 PPI 同比漲幅至今已連續 12 個月下降,並第 5 個月出現負增長。
經濟學家指出,在未來半年,通脹料不會是政策重點,保增長才是重中之重,最新數據顯示經濟還徘徊在底部,為宏觀政策進一步放鬆創造空間,有專家預期,央行減息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可能會在本月出台。 PPI 同比跌幅持續擴大,表明企業去庫存壓力仍大,上游工業品生產領域需求不旺,中國經濟並未擺脫下行通道,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企業面臨一定的通縮壓力。
香港《文匯報》報導, 7 月份 CPI 數據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 2.4% ,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 1.5% ;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 1.7% ,服務項目價格同比上漲 2% 。國家統計局表示, 7 月食品價格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 0.78 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上漲 8% ,鮮果價格上漲 8.7% ;豬肉價格下降 18.7% ,蛋價格下降 6.5% 。食品之外的七大類商品, 7 月六漲一跌。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食品價格下降仍是 CPI 回落主因。此外,由於去年 7 月 CPI 同比漲幅達到去年全年的峰值,受到基數較高的影響,今年 7 月 CPI 同比漲幅延續下降態勢。去年 7 月 CPI 同比漲幅為 6.5%。
當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 0.1% 。具體看,食品價格環比下降 0.1% ;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 0.2% 。其中,旅遊價格上漲 5% 。居住中水、電、燃料價格上漲 1.4% 。楊德龍認為,從環比看, CPI 仍具有反彈的趨勢和動力。 7 月 CPI 環比漲幅為 0.1% ,終結第 2 季連續 3 個月的下滑態勢。非食品價格,尤其是服務價格的上漲是主因。
「近期石油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加上全國天氣惡劣,蔬菜價格顯著回升,預計 8 月 CPI 將小幅反彈至 2% 左右,但仍在低位徘徊,為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留足空間。近期生產資料價格穩定,預計 8 月 PPI 環比持平,預示著工業經濟有企穩跡象。」楊德龍認為,在經濟低迷背景下,實際需求不足,通脹下降在情理之中。在未來半年,通脹不會是政策重點,保增長才是重中之重。
楊德龍認為,中國經濟過去兩年主要是去庫存、去產能,消費和投資持續疲軟,目前從數據中仍看不出趨勢性拐點。中央已明確表示,把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財政政策還要繼續積極推出,但規模很難和 4 兆相提並論。貨幣政策還會繼續放鬆,降息和降存準可能性依然存在。
分析人士亦指出,當前物價穩定的基礎不穩固,年末 CPI 漲幅可能回升,貨幣政策鬆動的空間不大,但第 3 季降息降準仍有可能。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則表示,目前內地貨幣擴張能力較強,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位於較高水平, 8 月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大於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此外,國家統計局同時公布, 7 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 (PPI) 同比下降 2.9% ,跌幅比上個月擴大 0.8 個百分點,環比下降 0.8% 。 PPI 同比漲幅至今已連續 12 個月下降,並第 5 個月出現負增長。經濟學家認為, PPI 同比跌幅持續擴大,表明企業去庫存壓力仍大,上游工業品生產領域需求不旺,中國經濟並未擺脫下行通道,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企業面臨一定的通縮壓力。
分項數據顯示,中上游產品,如採掘業與原料業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分別下降 6.2% 和 4.5% ,主要原因還是經濟下行導致的需求下降。
數據顯示, 7 月 PPI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 3.4% ,環比下降 0.8% 。 1-7 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 1.0%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 0.8%。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受總需求疲弱的影響,目前PPI仍在下行通道,未來 2-3 個月仍將持續回落,到4季度環比漲幅有望由負轉正。但同比漲幅仍將繼續下行一段時間,在未來 2-3 個月見底的可能性大。不過隨著寬鬆政策見效,中國經濟出現通縮的可能性小。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 7 月 CPl 漲幅回落至 1.8% ,只是物價漲幅回落,是在去年高物價基礎上仍上漲 1.8% ,並不是物價下降,不能據此判斷中國進入低價格時代。物價和房價水平仍很高,價格水平相比居民收入水平並不便宜。
范劍平指出,國際上糧價今年上漲 50% 以上,國內糧食收購價在回升,物價穩定的基礎不穩固,年末可能漲幅會回升。因此貨幣政策鬆動的空間不大。
北京領先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更認為, CPI 下半年反彈概率較高,因此第 3 季政策難以較第 2 季更放鬆。他預計,綜合近期海外流動性釋放、異常天氣與災害、下半年肉價回升、能源價格等風險因素,下半年 CPI 環比、同比將先後進入回升倒計時。去年底以來, CPI 環比並未延續下行趨勢,下半年反彈概率較高。
董先安認為,第 2 季政府投資、信貸和利率政策已有所微調,此時若防通縮過度可能引發新一輪 CPI 、 PPI 環比、同比急升,過猶不及,重蹈 2010 年底覆轍。第 3 季政策難以較第 2 季更放鬆,否則可能付出超調代價,提升市場信心的要點需要重歸改革。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提出,第 2 季以來房地產銷售回暖和部分地區房價的反彈,對貨幣政策放鬆構成掣肘。
不過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當前存在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雖然 7 月央行未如預期降準,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向市場「輸血」,是因為政策寬鬆基調雖已確定,但並不願意讓政策顯得過於「激進」。鑒於 6 月和 7 月連續兩次降息,央行在 7 月暫時放緩步伐。不過,考慮到經常項目順差下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已經出現扭轉,外匯流入速度放緩的趨勢短期內很難發生變化,在此種情境下,調低存款準備金率仍是必要之舉。
朱海濱指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對流動性釋放的鎖定時間較短,即使頻繁操作,市場也認為寬鬆信號並不強烈。「如果今年外匯佔款下來很快,銀行要維持 M2 的穩定增長,那調低兩次到三次的存款準備金率是必需的。這是中性略偏鬆的概念,並不完全是貨幣政策寬鬆的表現。」
分析人士指出,市場對下半年政策寬鬆仍存在較為強烈的預期,而多數的預測集中於兩次到三次降準和一次降息。市場判斷的降準時點,則主要集中於 7 月宏觀數據公布前後。
國家統計局昨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 7 月份 CPI 同比上漲 1.8% ,創兩年半以來新低,這將給央行未來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提高了操作空間。昨日港股和 A 股是漲聲一片,其中內房股和內銀股全線上揚,這便是市場未來對國家進一步放鬆銀根的預期,近期兩地市場有望觸底反彈。但是,從另一方面看, CPI 增幅過低和 PPI 下滑說明市場消費不旺製造業不景氣,這對消費、物流航運和出口等相關行業板塊的企業不利。
繼 6 月 CPI 增幅僅 2.2% 後,內地 7 月 CPI 環比又下滑 0.4 個百分點,創出兩年半以來的新低。儘管市場擔心內地可能面臨通縮風險,但是隨著國家採取一些刺激經濟發展的舉措,內地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而 CPI 增長創兩年半新低,從而大幅緩解了以往通脹持續上升的壓力,有利央行未來有更多的貨幣操作空間。
為刺激經濟發展降低企業借貸成本,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在今年第 3 和第 4 季,國家將仍有機會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利息。此舉將進一步增強銀行放貸資金總量,降低企業和個人貸款成本,從而有利企業積極借貸和剛性需求民眾積極入市購房,以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應對歐債危機帶來的出口衝擊。這無疑有利港股和 A 股的內銀和內房等板塊,從昨日港股中這兩類個股的表現,尤其是內房股如保利香港和恒大分別上漲 9.75% 和 4.01% ,已可見一斑。
不過,由於歐債危機仍有肆虐,其對中國出口造成很大衝擊,影響中國製造業發展, 7 月 PPI 下滑 2.9% 便是明證,其將影響企業發展業務和盈利能力,並影響出口、消費、物流和航運等行業。 CPI 增長大幅下滑也折射了內地消費不旺,消費板塊前景看淡,如在港上市的國美電器半年業績虧損,成為該公司發展史上一個「分水嶺」事件,在A股上市的蘇寧電器亦盈利下滑。
此外, PPI 下滑、企業訂單不足和出口的下滑,也令許多物流和航運等行業企業面臨困境,深圳許多物流企業利潤率僅 3% ,如有事故便出現虧損,海運板塊前景也不樂觀。
中國CPI年增1.8% 2年半新低
7月PPI年減2.9%連5個月負成長 經濟難脫下滑風險
2012年08月10日
不如預期
【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
中國7月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8%,
創2年半來新低,
同月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產者物價指數)更年減2.9%,
為連續第5個月出現負成長,顯示中國經濟並未擺脫下滑風險,
料將促使中國政府政策預調微調力道加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還公布,7月工業生產僅年增9.2%,
較6月的9.5%增幅進一步放緩,未如市場預期的回升至9.7%,
創逾3年新低;7月零售銷售同樣有所放緩,僅年增13.1%,
低於6月的13.7%增幅。
通縮逐漸成為壓力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未來實體經濟仍面臨下滑壓力,
經濟探底的過程可能仍未結束,後期可能需要加大寬鬆政策力度,
尤其是工業生產再度放緩,更為有關中國經濟成長已經開始反彈的希望帶來衝擊。
部分經濟學家呼籲,中國政府需要盡快行動,以擺脫經濟下滑的風險。
IHS Global Insight經濟學家桑頓表示,
通縮是中國經濟短期內面臨的最大威脅,他說:「通膨依然溫和,
但PPI卻持續凸顯出嚴重的通縮壓力在中國國內擴散;
通縮而不是通膨,是中國經濟最大的短期威脅。」
1037168
花旗駐香港經濟學家丁爽表示,CPI下滑為進一步寬鬆政策營造了更多空間。
丁爽說:「要實現下半年成長的反彈,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持。」
他預估,今年內還有2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存準率),
且維持降息1次的判斷。不過丁爽也補充表示,如果後期經濟出現反彈,
降息必要性將大大降低。
全年CPI增幅約3%
中國7月CPI持續下滑,中國不少業界人士有不同看法。
北京領先國際金融資訊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直言,「又一輪假通縮」,
認為外界對通縮風險過度解讀。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7月CPI漲幅縮小,並意味著價格實質回落;隨國際糧價、國際油價上升,加上暴雨導致菜價上漲,CPI未來可能回升。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不排除未來CPI還可能上升,
但預估全年CPI增幅應該可以在3%左右的溫和水平。
1037169
左小蕾說:「如果今年的成長目標能夠實現,不必擔心通縮。」
各界對中國經濟前景最新看法
◎財經專家/看法
★北京領先國際金融資訊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
這是假通縮,外界對通縮風險解讀過度
★中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貨幣政策大幅寬鬆的必要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
如果今年的成長目標能夠實現,不必擔心通縮
★花旗駐香港經濟學家丁爽/
要實現下半年成長的反彈,需要持續的政策支持
★中信建投宏觀經濟分析師胡豔妮/
7月CPI預計會是全年的底部,但第4季上漲速度可能增快
★野村經濟學家張智威/
鑑於CPI增速在不斷下降,保成長就成為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