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sannia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3-27 19:23
記一堂有意義的語文課
女兒說,《董存瑞》《黃繼光》還有《狼牙山五壯士》,這幾篇課文,他們犧牲之前都喊了口號,但是他們喊這些話的時候,誰聽見了?
自從到蘇格蘭上小學後,女兒的語文課越來越不好教了,我說的是中國語文課。為了不把漢語落下,她每天也看一會兒語文課本,和國內班裡同學保持同一進度,現在學到了四年級下冊。女兒現在多了一個習慣,這個“吃飽了沒事幹”的小姑娘,特喜歡對每一篇課文說三道四,評頭論足一番,不過這跟我“輸出價值觀”有一定關係。
第一單元是寫景課文,我問《桂林山水》這篇咋樣?女兒回答:“也就一個比喻還好一點,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其他都不好玩(原文為“爛”,女兒看後抗議,她說的不是“爛”,是“不好玩”。改正),尤其喜歡用一些怪詞,什麼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連綿不斷,還動不動就桂林的啥真那啥啊!”
“那《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呢?葉聖陶寫的哦,你說過你很喜歡肖復興的《爬山虎》,他那次就是去見葉聖陶了。”
“這篇還行,就是沒啥意思,就記了個景,連個故事都沒有。”
“《中彩那天》呢?一個外國故事。”
“這篇我喜歡,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那K字用橡皮擦過,留有淡淡的痕跡’,這說明幫人買彩票那個父親,實際上也想過把彩票偷偷給自己,這很真實。”
“那你最喜歡哪一篇課文?”
“《萬年牢》(作者新鳳霞,說不定老公吳祖光有代筆?文字那麼好),特別特別特別喜歡!讀得我口水都下來了,寫的太生動了!我一定要背會它。”
“《尊嚴》那篇呢?寫石油大王哈默的。”
“我覺得這篇不真實,年輕人都快餓死了,怎麼還能不幹活就不吃人家的飯呢?”
“我倒是覺得美國人是有可能這樣的,他們很看重這個,《聖經》也教導他們不要不勞而獲。《夜鶯的歌聲》那一篇你覺得真實嗎?那個小孩一次次騙得德軍被連鍋端,德軍有那麼二嗎?”
在我的提示下,這時候女兒站起來,開始情景再現:“對啊,你看看這句:‘孩子突然站住,轉了個身,鑽到樹林裡不見了。’德國人有槍啊,那小孩走在他們頭裡,他們一槍不就把他打死了嗎?”
“嗯,第二天,那個孩子又在原地等德軍了,德軍比守株待兔裡那兔子還傻。“夜鶯”後面是《小英雄雨來》,你覺得這篇呢?我是有點覺得也不符合常識。”
“為什麼啊?”女兒問。
“看看這句:‘原來槍響以前,雨來就趁鬼子不防備,一頭紮到河裡去。鬼子慌忙向水裡打槍,可是我們的小英雄雨來已經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請注意雨來扎進去的是一條河,那條河叫還鄉河,肯定不是一條大河,也不是個湖,雨來扎進去沒法去對岸,一槍就能打死,只能從水底往兩邊游,他能游多遠啊?鬼子在岸上幾步就能追上。如果他一直不露頭,那不得憋死了?”
“哈,你這一說,我想起《黃繼光》了,在這本書最後邊,有個小朋友在我博客上留言,爸爸你來看看:‘我老爸說人是堵不住槍眼的,學習他就等於學習愚昧。我老爸還說邱少雲早被燒死了,人有很多東西是忍不住的,比如打噴嚏,用火燒,不可能不動一下。老爸還說,小孩不要去當英雄,坐在路邊當鼓掌的人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去救火。我老爸思想很落後,不過,我認為他很真實。’”
“他說的是有道理的,《董存瑞》《黃繼光》還有《狼牙山五壯士》,這幾篇課文都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犧牲之前都喊了口號,黃繼光喊的是‘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另兩個我記得好像是‘為了新中國,前進!’和‘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但是他們喊這些話的時候,誰聽見了?不過這個問題不是我發現的,是我從網上看到的。”
女兒樂呵呵地聽著,她也弄不明白槍炮聲那麼大到底誰聽見了。
“你還喜歡哪些課文呢?”我問她。
“我很喜歡《小珊迪》,那個男孩子很好。《蝙蝠和雷達》那兩個實驗很好玩,一會塞住蝙蝠的耳朵,一會兒摀住蝙蝠的嘴,哈哈。《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還行吧。”
這是一次四年級下冊語文的聊天,在我給她重點講完幾篇課文之後。看到孩子的這些話,不知編寫語文教材的專家們會不會出汗,在選擇、編寫課文的時候,心裡千萬要裝着孩子,並對他們的智商和判斷力有足夠的尊重,至少不能明顯違背常識性的東西,走則你會直接被孩子秒殺。再一個,不要總想著向孩子灌輸些什麼,引領他們發現漢語之美,並啟發他們獨立思考,讓孩子養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育的根本所在。
用這個標準來看,我們很多的語文課文是不及格的,只會教壞孩子,或使孩子變得不相信我們,這也是我經常建議孩子讀民國小學語文教材的原因。
還有,我發現隨着時間推移,其實語文課本裡的優秀課文越來越多了,很有些值得孩子去讀的好故事、好文字,那麼,老師如何教好孩子,教育官員們如何不用考試來綁架老師,是讓孩子們學好語文更重要的兩件事。
在教育體制暫時動不得的情況下,孩子們的爸爸媽媽一邊抗議,一邊也得自己動手給孩子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