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狗狗 發達公司監事
-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2-03-01 17:06
學習放鬆,對焦慮症有幫助嗎?
會有哪些狀況?
定義:
對於事情的擔心或煩惱的程度,遠超過情境刺激的強度,並且嚴重到干擾日常生活時,這就是焦慮症,包括泛焦慮症、恐慌症、創傷後遺症、畏懼症,以及強迫症等。
臨床表現:
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
生理上可能會出現肌肉緊繃、顫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胸悶、喘不過氣、頭暈頭痛、冒汗、口乾、噁心、睡不著、疲倦,或坐立不安等。
心理上則會無法集中精神,覺得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過度擔心,或容易生氣等。
造成原因:
常常和壓力事件、經濟因素、藥物的副作用、疾病,以及家族遺傳、或是缺乏社會支持有關。
要怎麼預防才好?
1. 學習放鬆技巧,像是聽輕音樂、冥想、洗個熱水澡、運動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2. 維繫良好家庭關係,多結交朋友,可以彼此扶持,共同面對壓力。
3. 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緒。
4.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因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是一體的,不健康的身體會帶來不健康的心理。
健康小撇步:我該怎樣照護自己?
1. 誠實面對自己的焦慮,並且告訴自己:「我會克服它」。
2. 學習自我放鬆的技巧,像是運動、深呼吸、冥想、聽音樂都是很好的方法。
3. 睡眠充足。
4. 避免用菸、酒、咖啡來降低焦慮。
5. 安排社交活動,或是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6. 和自己的親友談談,可以紓解壓力。
7. 可以和一些特殊的社團或志工團體接觸,來尋求協助。
8. 對焦慮症多一些了解可以幫助自己面對焦慮。
9. 當情緒來的時候,對於所做的事情需要仔細地思考可能的正面或負面結果。
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
1. 感覺情況嚴重到會傷害自己或週遭的人。
2. 症狀嚴重到干擾日常生活。
3. 對於很平常熟悉的事物或地方產生莫名的恐懼。
4. 重大創傷事件後,不斷地做惡夢。
5. 焦慮恐懼的症狀強烈且有瀕死的感覺。
6. 重複不願意的想法或被迫的行為。
7. 出現自己沒有把握的狀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