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臨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11-23 19:12
恐懼的總和--鴻海會喪失帝國版圖嗎?
理財周刊/恐懼的總和--鴻海會喪失帝國版圖嗎?(2008/11/23 09:10)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了搶直航商機,似乎要在高雄港設置運籌中心
電影「恐懼的總和」演的是美國人最不願意發生的情況—核子彈在美國本土爆炸造成巨大損害,今年來對鴻海集團(2317)來說,接二連三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幾乎就是郭台銘恐懼的總和。
自4月21日以來,港股代號2038的富士康(Foxconn International Holdings,簡稱FIH)從高點11.64元跌了76%,11月7日收在2.79元而瀕臨「雞蛋水餃股」,事實上,10月27日的股價的確收在1.7元港幣,讓人難以想像鴻海家族裡也會出現「水餃股」。
富士康淪為水餃股鴻海跟著下鍋
就在富士康股價下滑的同時,母公司在台股的表現也沒好到哪裡去,截至11月11日止,鴻海股價從190元跌落至67.5元,跌幅竟高達64.47%,同期間台股從9083點下滑到4638點,跌幅也只有48.93%而已,投資人心裡都在問,「鴻海到底怎麼了?」
鴻海才剛發布第3季季報,優於法人預期,野村證券(Nomura)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淨利比最保守的預期還高了17%」;除了巴黎證券、里昂證券、瑞銀證券直接對鴻海喊出「中立」或將評等由「買進」調降為「持有」之外,野村、摩根士丹利、花旗環球、瑞士信貸紛紛維持「買進」評等,未來1年目標價在96元到120元不等。
弔詭的是,儘管外資嘴裡喊買,手裡卻大賣股票。自去年9月持股362萬張創下歷史新高之後,便一路出清鴻海持股,今年10月31日只剩下342.3萬張,少了近20萬張持股,至11月9日為止,又連續賣了近8萬張,使得外資持股剩334.7萬張左右。一名法人嘲諷說:「鴻海讓外資看起來像精神分裂。」
事實上,市場的憂慮並非無所依據,最明顯的威脅來自比亞迪電子(港股代號0285.HK),該公司於1995年在深圳成立,以二次充電電池起家,2003年前開始從手機電池切入手機零組件市場,5年多來比亞迪的手機代工業務已涵蓋電池、鍵盤以及其他手機零件。
比亞迪如影隨形富士康芒刺在背
若只是一家手機公司的成長擴充,沒道理讓鴻海如此在意,問題是自從比亞迪加入手機代工業務戰場以來,外傳5年下來竟然有近500名富士康主要幹部、員工跳槽至比亞迪,當中包括了高級技術人才和高層管理人員,不僅將技術帶到了比亞迪,往往也帶走了大筆訂單。
還有,從所有組裝的零組件進行垂直整合外,切割手機業務部門到香港上市、用低價搶單,比亞迪都跟著富士康的步伐亦步亦趨,走相同模式,據傳此事一直令郭台銘不安,終於對比亞迪提出訴訟,隨時公布訴訟進度,並求償人民幣50億元的天價。
2007年鴻海以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及深圳富泰宏精密名義在香港對比亞迪電子提出告訴,並對外公布「本公司再度呼籲比亞迪,應立即依法向有關單位及廣大投資人揭露所有重大實情,並再次呼籲香港證交所應更審慎把關確保上市公司及時依法據實披露重大訊息及細節,以保障廣大投資人權益。」
然而,比亞迪造成的傷害再加上全球景氣轉空,讓今年8月中旬富士康發布上半年獲利警訊,因為稅負、研發等營運成本上升,上半年獲利可能大幅衰退,股價掀起一波新的跌勢。
電容爆炸產品全數回收賠大錢?
對鴻海不利的事件,由法人圈一件件傳出,首先是鴻海出貨至HP的電腦中的電容發生瑕疵,因此整批產品回收,並換成國內廠商提供的被動元件後再重新出貨,此事讓原本獲利豐盈的電腦事業群被迫賠償給對方,使得年度盈餘目標大打折扣。
建弘證券投信投資經理謝杰良表示:「按照過往經驗,組裝廠就算因被動元件出了問題而賠償對方,通常會向被動元件商提出求償訴訟,就像是2006年立錡主機板電源管理IC出現瑕疵,主機板客戶對立錡求償4000萬美元一樣。」
這樣的事件屬於「重大訊息」,法人圈裡傳得沸沸揚揚,對於鴻海的業績與未來展望當然會有影響,究竟有多少數量的PC產品回收,又賠了多少錢回去,是所有投資人都想知道的事。因為僅屬市場傳言,本刊積極向鴻海發言人丁祈安求證這段「市場說法」,他的回應是「還需查證」,並且認為媒體應多注意鴻海營收成長的優異表現。
大單被華碩墨西哥廠劫走?富士康淪為水餃股鴻海跟著下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向來被法人認為接到外資電腦代工大單能力有疑慮的華碩100%子公司和聯永碩墨西哥廠,居然傳出把鴻海的惠普(HP)、戴爾(DELL)其中一家的代工大單劫走!
「如果只是搶走戴爾的訂單,受影響還小,若是惠普HP這個全球PC市占率第一客戶的單子,問題比較大。」一名法人表示,和聯永碩因為和華碩的關係,一個代工、一個有自己品牌,向來容易被外商視為競爭對手而非代工夥伴,很難理解為何可以搶走鴻海的單子。
但仔細分析,由於墨西哥鄰近美國所以兩地沒有時差,製造成本低,再加上屬於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會員,使得當地的電腦產品可以享受免關稅待遇進入美國市場,因而吸引如IBM、HP、SONY、SAMSUNG等國際廠商進駐,而扮演全球IT中間供應鏈角色的台商也紛紛進駐。鴻海當年即為了切入摩托羅拉(MOTOROLA)的供應鏈,由專職手機業務的富士康接手了摩托羅拉位於墨西哥中部BUADALAJARA的廠房,但是,卻未在此生產PC類產品。
反之,華碩卻在2002年進駐墨西哥,2004年開始生產接單,主要負責供應PC系統產品產能,隨著ODM業務快速成長,墨西哥廠也積極的擴充原有的產能。法人指出,「現今全球景氣下滑,歐美大客戶對成本的要求更高,可能因此將單子給了和聯永碩。」
市場人士指出,PC整機占鴻海的營收最多37%,即使一、兩個大客戶被奪只會造成局部影響,更令人擔心的應該是和聯永碩以低價搶走鴻海的單子,在代工毛利這麼低的條件下,引發價格戰而傷到整個產業的毛利才是更大的問題。對此,和聯永碩發言人表示:「對單一客戶訊息一向不予置評。」而鴻海發言人丁祈安認為:「這並非事實,應屬謠言,並表示可能還要向富士康做相關求證動作。」
身中3刀鴻海仍是市場最強富士康淪為水餃股鴻海跟著下鍋
對明年野村證券(Nomura)持看空觀點,其研究報告中指出,不算暢旺的第4季市場需求及惡化的總體環境將繼續傷及鴻海獲利,尤其是2009年桌上型電腦(desktop)需求逐漸變緩,前景沒有太熱情的演出。
元大證券看法較為樂觀,其研究報告指出,利空消息已大致反映,雖然全球需求展望仍不明朗,考量廠房遷移至中國內陸地區後成本更低,鴻海應可維持其在EMS代工市場的領導地位,今、明2年每股盈餘仍有8.9元以上水準,仍領先廣達、仁寶及國內外諸多同業。外資券商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也持相似看法,並指出鴻海的資產負債表品質優於多屬於淨負債的其他競爭者。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鴻海即使在市場不景氣時還是有能力克服困境,市場對於鴻海現金流量的憂慮是多餘的,因為它在營運資金管理上有很健全的執行能力,還有,鴻海有比較好的募資管道。
美商花旗環球證券的報告則認為,現在就要把鴻海給剔除在投資名單外還太早,雖不否認鴻海今年在全球經濟走向及中國大陸勞動合同法上的解讀錯誤,但是當內陸化完成之後可解除勞工成本威脅,明年在沒有大規模的產能擴充下,鴻海將大幅的降低成本,使得占銷售比率接近4%的正常水準。此外,對於明年的成長將取決於兩個因子,第一,成本的減少,第二,則是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
還有4個理由,讓美商花旗環球證券相信在2009年鴻海的盈餘仍持續成長:今年的基期太低;iPhone穩定的出貨;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數位相機、PS3需求仍強勁;鴻海可以有效降低營運成本,因此仍維持「買進」評等。
《郭台銘語錄》一書中曾提到「企業陷入困境的兩大原因:遠離客戶,遠離員工」,恰似鴻海當下所面臨的挑戰,不過,若以長線投資觀點來看,外資紛紛相挺,顯然帝國還堅固得很。
※本文為《理財周刊》授權本報刊出,更多內容請見第429期《理周》。
<本帖最後由 龍臨 於 2008-11-23 19:1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