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08-11-21 21:12

劉憶如:全球景氣最快明年Q3落底

劉憶如:全球景氣最快明年Q3落底 最大困境是銀行對企業沒信心
大和總研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今(21)日表示,各國政府已經從1930年全球大蕭條學到教訓,明年全球景氣再怎麼糟,也不會比1930年糟,目前最大的困境是銀行對企業沒有信心。此外,從過去經驗看來,台灣沒有度不過的危機,政府必須具備更大的政策彈性來因應國際情勢。她並預估全球景氣最快明年第3季才會達到谷底。
劉憶如今天受邀參加工商建設研究會主辦的專題演講,主題是「1930年全球大蕭條看2008年金融海嘯」,各國政府已經從1930年全球大蕭條學到教訓,明年全球景氣再怎麼糟,也不會比1930糟;此外,1930年代政策越沒有彈性的國家,走出經濟衰退的時間也越長。
劉憶如說明,各國央行降息的速度又快又猛,就是為了避免通貨緊縮;貨幣政策的效果通常晚半年才會出現,美國上週CPI已經是負的,可見降息真的有必要。
其次,當初沒有中央存保制度,民眾一聽說有銀行可能會倒,就拼命去擠兌,最後的結果就是銀行真的倒了,1929年之前,美國就倒閉5000多家銀行;直到羅斯福總統上任後,才成立存保制度,重新建立人民、企業對銀行的信心。
劉憶如說,1930年代另一個大問題是匯率沒有彈性,當時全世界匯率採行黃金本位制,匯率釘住黃金價格,接近固定匯率制度使貨幣政策缺乏彈性,即時央行降息,也無法增加貨幣供給數量,通貨緊縮因此更加嚴重;現在全世界幾乎採取浮動匯率制度,央行降息的效果才有機會浮現
劉憶如進一步說明,關稅壁壘是1930年全球大蕭條最後的催化劑,上週 G20開會議程中,就有討論到各國不要進入貿易競賽;當時因國內需求不振,為了刺激需求,給予外國競爭對手關稅障礙,結果內需無法激勵,外需更無法貢獻,惡性循環下,全球大蕭條就開始發生;因此,國際化在這個時候顯得更加重要。
除了國際化外,各國政府也應該採取一致性的政策,效果才能加倍;劉憶如指出,英國首相布朗就說,光是英國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對全球景氣效果有限,其他國家也必須跟進,全球經濟環境才會同時改善。
劉憶如預估,全球景氣最快在明年第 3季落底,過去全世界發生113 件金融危機,約有半數以上的經濟體在1-2季後發生景氣衰退,景氣衰退通常維持2年;如果從去年7月爆發美國次貸來估算,全球景氣最快明年第3季落底,並且開始復甦。
劉憶如強調,過去的經驗顯示,台灣經濟沒有度不過的危機;從1930年代的經驗來看,越沒有政策彈性的國家,衰退的時間越長;因此政府必須具備更大的政策彈性來因應國際情勢,才能用最少的錢發揮最大的效果。
鉅亨網記者張智堯‧台北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