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
2025年8月23日 週六 上午9:10

沒有最土匪只有更土匪,
美國政府想「入股台積電」是十足的公然搶劫,台灣與台積電能如何因應化解,還是只能吞下去,將影響這座護國神山與台灣的未來。
曾是全球半導體龍頭、也是美國最強大與重要的晶圓製造企業的英特爾,近年在經營與技術上陷入困境,拜登時代的晶片法就給英特特多的補助,川普上任後也一直要挽救英特爾,甚至想要台積電伸出援手。上周外媒報導美國政府有意入股投資英特爾,本周進一步透露官員正討論要投資持有英特爾10%股權的方案,與此同時,軟體銀行宣布投資英特爾20億美元。
從態勢上看,美國政府是確定確定要救英特爾,當時外界認為既然美國政府要投資入股,就不會再對台積電施壓,因此台積電「安全了」。但事實證明川普政府的作為沒有最惡劣、只有更惡劣:川普政府想要入股台積電了。
根據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的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考慮,對於拿晶片法補助在美國設廠的晶片製造商,美國政府是否也應持有股權。在此之前,川普及他的官員,都曾多次痛批拜登的政策「愚蠢」,白白的送數十億美元給台積電、三星等半導體廠商,現在考慮把原先的補助轉變為投資。
如果這項政策推動落實,會帶來非常嚴重又難以預期的後果。第一個當然是美國政府的信譽破產,原本透過立法、明文規定的補助,政權更替後可在一念之間轉變為投資。稍有經濟金融常識者就知道,雖然同樣是「拿錢」、從政府那邊取得66億美元(例如台積電),但補助款除了事前載明的權利義務(如不能在中國投資先進製程等)之外,可說是「不拿白不拿」,美國政府在台積電的公司結構中,不具備任何權利。
但投資則完全不同,這66億美元讓美國政府取得台積電一定比例的股權,比重高低則視投資價格而定。雖然以台積電的市值估算,這66億美元如變成投資占的股權低於1%,但別忘了,這是美國政府,如果他要進入董事會,必然可順利加入。因此,透過掌控的股權,美國政府不僅能參與配股分紅,更重要的是可能、更可以取得董監事席次、加入董事會、參與台積電的經營與重大決策。
這為台積電帶來2項非常嚴重的風險與後果:1、不必期待美國政府如加入台積電後,會以台積電的利益為唯一考量,美國利益會超越台積電利益,這與台積電那些(即使是美國人)外籍董事不同;2、再者,台積電許多商業機密也可能更容易外流到競爭對手。
別忘了,美國政府也要投資英特爾,如果「補助轉投資」政策成真,代表美國政府也同時是三星、美光等多家晶片大廠的大股東,屆時美國政府「不講武德」,拿台積電的商業機密、技術等去扶植、支持英特爾等本國晶片大廠,似乎也不是太難想像的事了。
更嚴重的問題與風險在:萬一、而且很可能,美國政府要求「黃金股」,台積電會成為一家美國政府持股低卻「影響極大化」的公司,白話文講就是變成「美積電」了。不要認為不可能,事實上,已經有先例可循,更何況,只要有利益,很難想像有什麼事川普政府不敢作的。
日本鋼鐵在2023年底以141億美元100%收購美國鋼鐵,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和關鍵供應鏈風險」的理由阻擋,但在今年6月中正式完成收購,原因是日鐵接受白宮持有「黃金股」的要求:美國鋼鐵對美國政府發行1股黃金股(付否決權種類股票)、讓美國政府能持續對美國鋼鐵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在日鐵收購案中,美國政府還與日鐵、美國鋼鐵簽署國家安全協定(National Security Agreement、NSA),藉此美國政府擁有更多對日鐵「指手畫腳」的權力:例如,規定美國鋼鐵過半數董事將為美國籍、經營團隊中的核心成員(包含CEO)將為美國籍、政府擁有1名獨立董事的任命權、重大事項決策要得到美國總統或其指名的人士同意等。
美國政府不花一毛錢、就以國安理由要了黃金股、拿下主導控制權力,一旦入股台積電,這是花了66億美元買來的,更且晶片涉及的國安千百倍於鋼鐵,美國政府會要求有多大的影響力、甚至控制力,實在很難想像。那些認為美國政府持股低所以「影響不大」者,顯然錯估川普治下美國政府的土匪性格。
對美國政府入股台積電的利弊分析中,也有人強調有利的一面;坦白說,完全看不出何處有利。長期而言,台積電有外力控制、商業機密外洩的風險,對台灣而言,則更肯定是有弊無利,美國是把台灣的護國神山公然搶劫、整碗捧去。賴政府與台積電要如何面對因應?必要時,台積電是該考慮乾脆拒領美國政府的補助金、同時以減少美國投資作為「回報」,畢竟,對年獲利有300-400億美元的台積電而言,66億美元的補貼一季就可賺回來。
至於賴政府,是否對那些「疑美論」有新的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