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5:30

川普政府推動40%轉運關稅,轉單效應已經發酵,預期台灣及東協市場將成為供應鏈重組的受益者。(法新社)
■唐祖蔭
時序將進入2025年第四季,全球金融市場的投資氛圍正在轉暖。美國就業數據顯示勞動市場已見放緩,聯準會官員頻頻釋出鴿派訊號,9月降息機率持續升高。這對股市而言,是資金成本下降的前奏曲;對債市而言,則是長達3年多高利率時期的潛在轉機。
受川普的對等關稅影響,全球供應鏈正在加速重組。今年6月,中國占美國進口商品比重降至7.1%的歷史低點,遠低於2018年美中貿易戰發生前的21.2%,而轉單效應也推升台灣、東南亞及墨西哥出口份額。在地緣政治層面,烏俄停火的市場預期升高,美國取消對日本徵收疊加關稅,進一步支撐投資人信心,日股近期創歷史新高。整體而言,美國關稅政策對傳統經貿秩序造成極大衝擊,但在形成新秩序的過程中,各國也都依據其產業、市場、地緣政治等優勢,重新定義未來、積極搶佔有利位置。預期第四季開始,資本市場將圍繞2025-26年的降息預期、供應鏈轉移、地緣政治緩和三大投資主軸。
美國就業數據疲弱加深降息預期 大型企業韌性強吸引投資人關注
首先觀察美股市場。美國近日公布7月CPI年增2.7%,核心CPI年增3.1%,整體通膨回升幅度相對溫和,關稅的影響傾向為一次性。市場對聯準會9月降息的信心上升,加上第二季企業財報普遍優於預期,尤其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計畫與本土化生產策略,更成為推升市場的強心針。且歷史上每當降息循環啟動前,股市往往會提前反應,預期美股大型科技、費城半導體指數成分股,以及與AI、雲端、先進製造及顛覆式創新相關的企業有望持續吸引資金流入。
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 台灣與東協市場可望受惠
對等關稅利空雖然鈍化,但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政策並未放鬆,川普政府更可能推動40%轉運關稅,這將迫使美企將加快供應鏈多元化和回流美國本土。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歐盟對美出口額大增540億美元、台灣對美出口額大增312億美元,越南與墨西哥也有顯著增長,顯示轉單效應已經發酵。展望後市,預期台灣及東協市場將成為供應鏈重組的受益者,其中又以半導體設備、電子零組件及工業自動化相關企業,值得長線關注。
地緣政治有望趨緩 全球資本流向重分配
隨著烏俄停火的市場預期升高,歐元區受惠資本流入而導致貨幣走強。亞洲方面,日圓因政策與利差因素可望走向緩升格局,且美日關稅協定底定,不確定性消除,有望持續吸引國際資金。日股近期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全球資產配置多元化下,歐洲與日本市場亦成為國際資金的重要布局標的。
展望第四季投資策略,可採股票與債券的槓鈴式布局。其中股票採核心衛星配置,核心布局美股與台股科技龍頭,衛星配置可考慮科技股、顛覆式創新成長股、日本商社股等分散風險。債券則以防禦性高的短期債券為主,至於中長期債可採分批布局,等待降息帶來的資本利得。在產業層面,建議重點關注AI應用、半導體本土化、高端製造、自動化設備、以及受惠貿易轉移的新興市場出口企業。
把握利多交織行情 提前布局佔據有利地位
市場永遠在變,但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聯準會(Fed)降息只是時間問題,供應鏈重組是長期趨勢,地緣政治緩和則是額外的催化劑。在這個多重利好交織的時刻,適度提高風險資產比重、分散布局不同區域與產業,有助於在波動中掌握成長潛力。建議投資人從「趨勢」出發,而非只盯著短線漲跌,讓資產配置在未來的市場重塑中,佔據最有利的位置。(作者為中國信託科技美國成長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