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加上去,美國物價為何還沒漲?專家曝4大原因:發作時間還沒到
2025-08-14 08:10
李孟恩
簡
繁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對國際商貿圈投下一顆震撼彈。(資料照,美聯社)
arrow_forward_ios
閱讀文章
Play
00:00
00:01
03:00
Mute
Play
美國勞工統計局於美東時間8月12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幅低於市場預期,減緩了外界對關稅政策可能引發通膨的疑慮,並推升聯準會9月降息的機率,激勵美股走高,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雙雙創下收盤新高。對此,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在
個人YT說明,美國7月整體CPI2.78%,預期是2.8%,這個CPI跟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密切相關,可以發現物價CPI在今年4月最低,5月關稅戰開始慢慢爬,很多專家原本預期,關稅提高以後會傳導到終端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應該CPI會拉得很高,所以把7月預期定在2.8%水準。
蔡明彰提到,從實際CPI圖來看,6、7月走勢有點拉平,並未超出預期。然而,觀察經濟數據不能只看單一指標,進一步分析可發現,核心CPI為3.1%,高於預期的3%;而「超核心CPI」(核心CPI扣除住宅租金)3.21%,遠高於預期的2.7%。從這些數字得出簡單結論:「表面上看,美國的物價沒有受到關稅的影響,但進一步去看,有影響,只是發作的時間還沒到。」
訂閱 風傳媒VIP會員,享有零廣告閱讀介面
透過追蹤風傳媒
對於許多人好奇明明關稅加上去,為何美國的物價遲遲沒有反應?蔡明彰指出歸於4個原因。第一,因為川普很早講說要加關稅,很多美國進口廠商進了很多產品、囤積很多的庫存,可能囤半年,甚至囤到1年的庫存,現在庫存沒有用完,自然就不會漲價。第二,川普關稅戰不斷TACO,又延期、又延期,所以時間拉長,讓廠商囤積庫存的時間也增加。
蔡明彰續指,第三個原因,為了維持市場上的佔有率,廠商自行吸收關稅成本,所以當然沒有反應到消費端這塊。最後一個原因,說不定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已經在減弱,購買率減弱的時候,就不需要買這麼多產品,所以價格就下跌。
蔡明彰舉例,美國的電器、服裝、家具、運動品、玩具市場5~6月的時候還在漲,7月卻下跌,就表示上述4個原因有影響到。